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7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比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杏丁注射液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的影响。方法  4 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2 2 ,每日静脉滴注杏丁2 0ml,连续 14d)和对照组 (n =2 1,每日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ml,连续 14d) ,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液中sICAM 1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sICAM 1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第 7d ,14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 (杏丁注射液 )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sICAM 1的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8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功能.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常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异常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该病痛程长,需长期用药,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副作用较大,远期疗效欠佳,撤药时的反跳现象也十分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黄莺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增效减毒的新路,患者生存质量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地诺前列酮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拟对具有引产指征孕妇分别采用地诺前列酮与缩宫素进行足月引产,比较用药前、用药后12h后行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用药到分娩时间、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44.64%)(X2=72.26,P0.05);另外,引产前后宫颈评分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用药至分娩时间则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2.64、2.92,P0.05)。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39.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59,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1.79、0.23,P0.05)。研究组中发生2例引产后宫缩过频,在取出地诺前列酮后宫缩过频症状明显缓解,发生引产后羊水Ⅱ度污染10例;对照组中发生引产后羊水Ⅱ度污染4例。结论:与缩宫素相比,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一种安全有效、方便、不良反应少的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引产药物,是目前较理想的引产药物。  相似文献   
84.
报道非天然氨基酸β-(2-吡啶基)丙氨酸的合成、异构体拆分及N端引入Boc-、Fmoc-保护基,并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5.
李五四  陈岚 《实用新医学》2006,7(12):1102-1102
1病例介绍 例1,女性35岁,主诉下腹胀痛,腹泻、便秘交替2年,有大便坠张感,无便血,曾在我院用抗生索及中药治疗,无好转。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体检无异常体征。胸片、心电图、彩超肝、腹、胰、脾、肾未见异常,尿类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凝血三项均正常,结肠镜检示:直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见散在红斑。提示:慢性直肠炎。大便镜检发现阴道毛滴虫。诊断滴虫性直肠炎,给予灭滴灵0.4g/d,共14天;思密达3.03/d,腹泻控制即停用。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缓解,2月后症状消失。半年后复查结肠镜正常,治疗后1、3、6月,连续大便镜检3次,均未发现阴道毛滴虫。  相似文献   
86.
经内镜鼻胰管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鼻胰管、鼻胆管引流术是近年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阻塞性黄疸、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胰液排出不畅、胰内高压等。2000年9月-2003年3月,我科对27例患者行以上2种引流术,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7.
中药清幽片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胃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岚  周镇苏 《铁道医学》1997,25(6):388-388
  相似文献   
88.
念珠菌感染与耐药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念珠菌属属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芽生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其种类繁多,现已知约有400种,其中能致人类疾病的约有12种,以白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也最强.目前,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在不断增加,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又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加上可供选择药物有限,对念珠菌感染的防治已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念珠菌感染及耐药现状和针对这种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9.
Platele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itiation and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platelet release products on endothelial cells, it is unknown whether platelet products canaffect endothelial cell fibrinolytic activity. We extracted platelet heparin affinity materials(PHAM) from platelet lysate using Heparin-Sepharose CL 6B column, and treated cul-tured human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 with PHAM to imitate conditions in vivo. As a re-suit, PHAM could increase endothelial cell PAI activity without change of t-PAantigen. No free t-PA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conditioned medium from either stimulatedor nonstimulated endothelial cell cultures. Addition of 10μg/ml PHAM to endothelialcells induced nearly one fold increase of PAI activity (P<0.001). Such increase was timeand dose dependent. Moreover, treatment with PHAM resulted in a dose dependent in-crease of the secretion of prostacyclin (measured by 6-keto-PGF_(1α)), 10μg/ml PHAMcaused six fold increase of prostacyclin (P<0.001).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PHAM could inhibit endothelial cell fibrinolytic activity but increase secretion ofprostacyclin. It is assumed that this could be the negative feedback for protecting thehuman body from thrombus formation. Break of this feedback mechanism may beresponsible for thrombot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