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软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能力有限,但永生化细胞株可以提供大量性状稳定的永生化细胞,并且猿肾病毒40大T抗原基因(simian virus 40 large tumor antigen,SV40Tag)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体外永生化细胞的基因片段之一。 目的:以SV40Tag转染的人前软骨干细胞构建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株。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及免疫磁珠筛选技术分离纯化人胚胎前软骨干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含有SV40Tag的质粒pCMVSV40T/PUR转染原代胚胎前软骨干细胞,以未转染细胞作阴性对照。阳性克隆扩大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以及传代复苏情况,计算细胞存活率和群体倍增时间,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以RT-PCR检测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及人前软骨干细胞中SV40Tag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 结果与结论:贴壁培养的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形态与原代人前软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传代、冻存、复苏对人永生化前软骨干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第6,10代人前软骨干细胞的存活率降低(P < 0.01)。与第6,10代人前软骨干细胞相比,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增殖较旺盛,群体倍增时间短、增殖率高(P < 0.01)。第2代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染色阳性, 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的RT-PCR结果显示在约400 bp处有一特异形扩增条带,SV40Tag的RT-PCR结果显示在约560 bp处有一特异形扩增条带, 未转染的原代细胞未见条带。提示以免疫磁珠筛选技术及脂质体转染技术成功构建了SV40Tag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株。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自身悬吊牵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 20例拟住院行矫形术的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护士指导下于家中进行自身悬吊牵引,对照组住院期间于术前按常规行骨盆牵引.结果两组牵引后的Cobb角均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身悬吊牵引是脊柱侧弯术前简单、经济、疗效可靠的一种必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颈椎小关节囊的神经支配来源及其通路,为阐明小关节损伤后弥漫性头颈肩部疼痛的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9只SD雄性大鼠,分为颈交感神经未切除组(A组,18只)、切除组(B组,18只)及对照组(C组.3只).A、B组分别于Cl-2、C3—4或C5—6(各6只大鼠)小关节囊内注射5%双雀甲亚胺(Bb)0.6μl.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h后检查各组C1~C8脊神经节(DRG)和交感神经节(SG)的荧光标记细胞,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均可见到荧光标记细胞,其中,C1-2和C3—4关节囊内注射组的C1~C8DRG内有Bb(+)细胞,C5—6关节囊内注射组的C3~C8DRG内可见Bb(+)细胞;B组注射节段和相邻节段Bh(+)细胞无明显减少,但远节段的Bh(+)细胞明显减少;C组未见Bb(+)细胞。结论:颈椎小关节囊神经支配来源于感觉和交感神经系统,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间有神经纤维联系,存临床上阻断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可能缓解患者的头颈肩痛症状。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后方人路经关节突行椎管腹侧减压,同时行前路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其中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3~77岁,平均55.9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5例,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miation,TDH)11例,胸椎OPLL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2例,TDH合并OLF 1例.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80~480 min,平均299.5 min;术中出血量250~2200 ml,平均918.5 ml.7例胸椎OPLL患者(包括合并OLF)术中出现硬膜损伤1例,术后发现神经功能恶化2例.12例TDH患者(包括合并OLF),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未发现脑脊液漏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63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5~11分,平均8.6分.术前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2、2、4、5、2、4例,术后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6、6、3、3、1、0例.结论 采用经关节突人路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充分的减压及满意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胸椎管腹侧减压入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法制成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32只),1周后分别将DMEM、BMSCs、NGF和BMSCs NGF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即制成四组(每组8只),移植1、2个月后分别采用神经核蛋白(NeuN)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神经丝蛋白(NF)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BBB运动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1、2个月后,部分移植细胞呈NeuN和GFAP阳性,同时实验组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BB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BMSCs NGF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BMSCs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MSCs和NGF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的骨肉瘤细胞亚株并研究其生物特性。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人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通过有限稀释法和细胞电泳,获得两株细胞克隆M6和M8,经体外细胞增殖、软琼脂形成、生长曲线、裸鼠成瘤试验综合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改变。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染色体分析、软琼脂克隆形成法研究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M6和M8两株在细胞电泳率和侵袭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6的群体倍增时间为38.4h,软琼脂形成率为18.7%,M8群体倍增时间为23.0h,软琼脂形成率为29.3%。裸小鼠背部皮下接种M6和M8,发现M8成瘤时间短,细胞增殖快,但在4周内两者均不发生转移。结论 骨肉瘤细胞亚系有不同的转移特性,GFP的整合及表达未对MG63细胞的生长状态造成明显影响,可作为报告基因进一步了解骨肉瘤细胞转移的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48.
低剂量他克莫司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损伤组(30只)和FK506治疗组(3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T10脊髓,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术。FK506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致伤后30min、6h、24h、48h、72h取伤段脊髓组织行病理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伤后1、3、7、14、21d行脊髓功能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结果:伤后3、7、14、21d,FK506治疗组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时间点FK506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出血坏死较损伤组轻;伤后6、24、48、72h神经细胞凋亡FK506治疗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他克莫司(0.3mg/kg)治疗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挫伤后早期应用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脊髓挫伤后5 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生理盐水。伤后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行脊髓组织尼氏染色病理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于伤后7 d达高峰,两者表达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挫伤后iNOS表达,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滋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环孢菌素A及安雄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髓生血胶囊),每组各3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81.25%VS 56.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6.875%VS 78.1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Hb(80.32±21.27 VS 69.78±20.13)g·L-1,WBC(3.92±1.11 VS 3.14±1.08)×109/L,PLT(46.37±14.32 VS 31.08±13.82)×109/L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多毛症(6.25%VS 28.125%),手颤(12.50%VS 37.50%),牙龈增生(6.25%VS 25.00%)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滋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