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36篇 |
临床医学 | 82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180篇 |
综合类 | 117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及疗效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采用AO动力髋螺钉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其随访疗效。[结果]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2%。经过术后8~42个月(平均26.5个月)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为16.4%,优良率为87.9%。[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安全实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 50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行双侧坐骨神经切断.术后治疗组颈后皮下注射他克莫司 (1 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点取 L4~6脊髓,应用 Western blotting 技术及免疫荧光标记对脊髓组织中HGF 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和定位检测.[结果]HGF 在脊髓灰质前角、中间带和后角的各类神经元中均有表达;损伤组与正常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在术后 7、14 d 时明显高于损伤组 (P< 0.05).[结论] (1) 周围神经损伤本身并不能使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上调;(2) 他克莫司能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 HGF 的高表达,从而保护相应神经元,促进轴突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制抗痨药——磁性多孔磷酸三钙(A-MPTCP)药物释放系统(DDS)。方法 将MPTCP及多孔磷酸三钙(PTCP)浸于抗痨药溶液,真空、吸附,冻干,制得A-MPTCP及A-PTCP。测定其体外及体内释放抗痨药浓度及持续时间,抑菌试验检测其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结果 A-MPTCP体外释放异烟肼达36d以上,而A-PTCP为24d;A-MPTCP释放有效浓度链霉素达28d,而A-PTCP为18d。免股骨中维持异烟肼达8周以上,链霉索达6周;2~8周体内取出的A-MPTCP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A-MPTCP体内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结论 A-MPTCP可望成为治疗骨结核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g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对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大鼠BBB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arlov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只在1、3、7天时差异才非常显著(P〈0.01);评分值按百分制换算后,假手术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仅在伤后7天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伤后1、3、7天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BB评分的敏感性和区分度优于Tarlov评分,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pTet-on骨骺干细胞株,克隆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1-36)]基因并构建反应质粒pTRE-PTHHrP(1-36).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Tet-on质粒转染于永生化骨骺干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克隆,再瞬时转染pTRE-2Hyg-Luc质粒并筛选出高水平诱导、低背景表达的永生化骨骺干细胞系.以RT-PCR方法获得带有酶切位点PTHrP(1-36)基因片段,与载体pTRE-2Hyg均双酶切后连接,转化扩增后对重组质粒进行提取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 筛选到1株诱导后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增加50倍的骨骺干细胞系;经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插入重组质粒.结论 筛选得到的永生化骨骺干细胞株受强力霉素诱导后能够低背景、高水平表达;成功克隆PTHrP(1-36)基因并构建了反应质粒pTRE-PTHrP(1-36),为进一步精确调控PTHrP(1-36)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7例(52髋)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4~172个月,平均69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根据Brooker等0~4级分级法进行异位骨化分级。结果: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2(8~64)分,术后平均为82(64~96)分,其中优38髋,良8髋,可6髋,优良率88.5%。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11髋(21.2%)发生异位骨化。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单平面和多平面截骨术治疗脊椎后凸的损伤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和多平面截骨Luque捧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的生物力学损伤特点。方法 将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T8~L5)随机分成完整组(INT组)、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Dick组)和多平面截骨Luque俸固定组(Luque组),每组4具。以侧弯方式进行超生理负荷试验,记录载荷值的变化并观察损伤模式,绘制损伤试验的载荷——位移曲线。结果 损伤试验提供了标本出现屈服的负荷值及损伤方式。INT组、Dick组和Luque组屈服的负荷值依次为3600、2800和7160N。结论 实验中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的最大抗屈服能力稍优于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但不足以构成临床应用中决定取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植入的可行性.[方法]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收集成人脊柱标本30例,在CT横断面扫描图像上测量如下数据:椎弓根宽度a,进钉点到椎体前缘的距离b,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c,椎弓根纵轴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A,在侧位片上测量椎弓根纵轴与操作台垂直线的夹角B,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T图像上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进钉点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对照组采用Ebraheim法定位进钉点,置钉后行CT扫描,判断螺钉有无穿破椎弓根内侧或外侧壁及穿破程度,按照穿破程度进行分级:A=完全位于椎弓根内;B:穿破程度<2 mm;C=穿破程度2~4 mm;D=穿破程度>4 m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T3-10水平螺钉穿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T2,T 11,12:两组的穿破率相当.在T 3-18水平,螺钉的穿破程度(C,D级)明显高于其他节段,与椎弓根在这些节段横径变小有关;T 1-12,实验组中C,D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定位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以明显提高螺钉在水平方向上的植入准确性.尤其在L 3-10节段,而且特别适合由于解剖变异,外伤,肿瘤破坏等原因使关节突关节,横突等解剖标志发生改变时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亦可以在正常解剖情况下作为传统定位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免疫分选软骨前体细胞并诱导永生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永生化大鼠软骨前体细胞株,为细胞移植和转基因治疗提供稳定的细胞来源。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纯化具有特异性表面标志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的软骨前体细胞,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含有猿肾病毒40大T抗原基因(SV40Tag)的重组质粒pEGFP- IRES2-SV40Tag转染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软骨前体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应用FGFR-3、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抗体进行细胞鉴定,检测其分化能力,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其生长状况,绘制生长曲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South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SV40Tag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免疫细胞化学证实为FGFR-3阳性的具有较强增值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软骨前体细胞。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SV40Tag已稳定转染入软骨前体细胞,表达mRNA及其蛋白。贴壁培养的永生化软骨前体细胞株(IPSC),群体倍增时间为23.62 h,传代、冻存和复苏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SV40Tag导入可诱导软骨前体细胞永生化,为软骨前体细胞的实验研究及其介导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后方人路经关节突行椎管腹侧减压,同时行前路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其中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3~77岁,平均55.9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5例,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miation,TDH)11例,胸椎OPLL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2例,TDH合并OLF 1例.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80~480 min,平均299.5 min;术中出血量250~2200 ml,平均918.5 ml.7例胸椎OPLL患者(包括合并OLF)术中出现硬膜损伤1例,术后发现神经功能恶化2例.12例TDH患者(包括合并OLF),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未发现脑脊液漏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63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5~11分,平均8.6分.术前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2、2、4、5、2、4例,术后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6、6、3、3、1、0例.结论 采用经关节突人路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充分的减压及满意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胸椎管腹侧减压入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