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9.3岁,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均为完全分节型,手术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并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mm矫正至11.46mm,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研究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croRNA表达谱变化,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机制。方法 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croRNA,并用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染色、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等技术验证。结果 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miR-124-3p在大鼠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明显上调;坐骨神经预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背根神经节中miR-124-3p明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后GAP-43表达增加,神经元轴突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各时间窗STAT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预损伤组STAT3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表达上调而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 STAT3蛋白表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的神经元STAT3免疫荧光增强、轴突延长,p-STAT3、GAP-4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AG490+AMO-124共同处理的神经元轴突长度无明显差异,STAT3表达明显上调,而p- STAT3和GAP-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miR-124-3p下调通过STAT3蛋白的上调促使GAP-43蛋白表达增加是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TriVex系统旋切术(RV)及传统手术治疗(CS)下肢静脉曲张临床价值的不同.方法 病例分3组,CS组冶疗108例(129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RV组冶疗182例(216条患肢),EVLT组126例(共163条患肢),显著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结果 RV组、EVLT组切口数目、切口长度均比CS组显著较少(P<0.01);EVLT组较CS组、RV组皮下血肿、感觉异常/麻木发生率显著降低:RV组残留曲张静脉较EVLT、CS组显著降低(P<0.01);RV组复发率较CS组显著降低(P<0.01),EVLT组复发率与CS组、RV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riVex系统旋切术、EVLT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技术,二者各有优点,手术并发症亦较传统手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4.
以“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传播健康新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洪昭光教授健康知识报告会暨《60岁登上健康之路》新书发布赠书活动,于2006年9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卫生部原部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名誉会长钱信忠;国际老龄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副局长刘树新;总后卫生部保健局局长王文中;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李深;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35.
30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791年Plignaus报道首例人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后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诊断技术不断改进 ,真菌性鼻窦炎的报道逐年增多[1,2 ] 。现将我院 1999~ 2 0 0 2年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 4 1岁。病程 3月~ 10年。病变部位 :上颌窦 2 3例 (单侧 2 0例 ,双侧 3例 ) ;单侧上颌窦加筛窦 5例 ;累及碟窦 2例。 5例曾用抗生素2~ 4年 ,1例曾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近 8年。初诊症状 :少量涕中带血 18例 ;鼻排腐臭霉块多为回吸…  相似文献   
36.
我们从1962~1989年共收治胫腓骨骨折1197例,其中有合并伤277例,占23.14%,并发症496例,占41.43%。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胫腓骨骨折伴有合并伤和并发症者中,男性占2/3,女性为1/3;年龄1.5~72岁,平均28.5岁。合并伤277例中,颅脑伤84例,腹腔脏器伤106例,其他部位骨折51例119处(其中脊柱骨折7例,伴截瘫者2例),软组织撕裂伤36例。并发症496例中,含1种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37.
顺铂作为一种化疗药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它对许多部位的软组织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癌、肺癌和头颈部鳞癌都有较好的疗效,但它可引起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毒性损伤。临床上耳毒性损伤主要包括耳呜及高频听力损害。顺铂的致聋机理包括自由基机制、凋亡机制、血管纹功能障碍等。近年来有关顺铂的自由基致聋机制逐渐引起较多的关注,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顺铂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等分为四组,每组12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ml/d共7天;硫普罗宁组:腹腔注射硫普罗宁0.3g·kg-1·d-1共7天;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4mg·kg-1·d-1共4天;顺铂加硫普罗宁组:先腹腔注射硫普罗宁0.3g·kg-1·d-13天,从第4天起先腹腔注射硫普罗宁0.3g·kg-1·d-1,再腹腔注射顺铂4mg·kg-1·d-1共4天。动物用药前后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每组半数动物做耳蜗基底膜铺片硝酸银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毛细胞形态,半数动物取耳蜗组织匀浆测局部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结果顺铂应用后可使(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上升,波I潜伏期延长,耳蜗组织匀浆内MDA含量增多,SOD活性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硫普罗宁可改善顺铂的耳毒性,使ABR反应阈下降,波I潜伏期缩短,局部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提高,与顺铂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应用顺铂后外毛细胞明显损伤,而硫普罗宁可减轻上述损伤。结论硫普罗宁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原理来改善顺铂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39.
测定由冷热刺激和旋转所产生的眼球运动,已成为临床估计前庭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作者对10例正常人、15例一侧水平半规管麻痹(UP)患者、和11例双侧水平半规管麻痹(BP)的病人,利用旋转试验进行前庭-眼反射(VOR)和前庭-眼反射系统与视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是:1.黑暗中的正弦转动:即受试者坐  相似文献   
40.
支气管异物引起广泛性皮下气肿临床上较少见,本科最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儿,17个月,以“间歇性发热,阵发性咳嗽伴气急2周,颌面颈胸背腹部肿胀1天”拟“肺炎、右肺不张、皮下气肿”于97年1月29日收住本院儿内科。患儿曾食用花生米,但家属否认呛入过。在外院经青霉素G钠、氨茶碱、地塞米松等治疗,咳嗽、气急、发热等症状均有改善。入院前1d,出现广泛性皮下气肿,原因不明来院急诊。检查:神清,较哭吵,体温38.5℃,呼吸急,60次/min,咳嗽呈金属音,唇周微绀,右颌面部、颈、双胸部、背部、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