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方法将132只SD大鼠分成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组(S组,n=77)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组(E组,n=55)。S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在背部L3-L4间隙处剪开椎间隙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后将聚乙烯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E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分离T13-L1棘突旁肌肉,直视下通过椎间孔将聚乙烯导管通过椎间孔置入硬膜外腔。结果蛛网膜下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80.5%;硬膜外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70.9%。结论改进的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及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制备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82.
马莉  陈学新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87-98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期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麻患者,年龄18-65岁,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5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 min(T3)、5 min(T4)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两组SBP、DBP、HR在T1与T0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S组在T2、T3、T4、T5与T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在T2、T3、T4、T5与T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在T2、T3、T4、T5时间点S组较F明显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时能更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意识消失的全量,并探讨其与剂量关系。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n=24),采用序贯给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意识消失全量的测定是以20mg/(kg.h)速度泵入丙泊酚直至患者眼睑反射消失,和对呼喊没有反应(意识消失指标)时停止泵药,记录泵入时间并计算丙泊酚用量。结果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和全量分别是1.018mg/kg(95%CI,0.785-1.320 mg/kg)和(1.856±0.265)mg/kg。结论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值为1.018mg/kg,意识消失的全量约为1.8 ED50。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组(SL组)、蛛网膜下腔生理盐水组(SS组)、硬膜外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生理盐水组(ES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SL组和SS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射2%利多卡因20μL和生理盐水20μL;EL组和ES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70μL和生理盐水70μL;随后经尾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四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用钳夹法测定并比较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平面。结果 40只雄性SD大鼠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置管后,8只大鼠因模型失败剔除实验。S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61±0.81)mg·kg-1,n=8明显少于SS组(10.13±1.07)mg·kg-1,n=8,P<0.01;E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33±1.01)mg·kg-1,n=8明显少于ES水组(10.40±1.05)mg·kg-1,n=8,P<0.01;而SL组和EL组及SS组和E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EL组的阻滞平面分别为剑突下(1.5±0.7)cm和(1.2±0.5)cm,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均能减少大鼠丙泊酚镇静催眠用量。  相似文献   
85.
硬膜外麻醉时手术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可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辅助适度的镇静.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阻滞可增强全麻药的镇静效应[1-2].而硬膜外阻滞范围是否影响全麻药的镇静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以评价硬膜外阻滞增强全麻药镇静效应是否与阻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1(Cav-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IR+HBO、HBO组。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BO和IR+HBO组经0.25MPaHBO治疗5次。采用比色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Cav-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第4、12、24、48、72小时脑组织伊文思蓝(EB)的含量与第0小时组相比明显增加,再灌注后第4小时EB的含量最高。IR+HBO组脑组织EB的含量明显低于IR组。IR组第4、12、24、48、72小时Cav-1、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0小时组。IR+HBO组与IR组相比脑组织Cav-1、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低。结论:HBO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时增高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av-1蛋白和MMP-9的表达。这可能是HBO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通透性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因其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多有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阻滞可以减少镇静药的用量,提示其可能具有镇静作用[1-10],而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动物模型,分别注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  相似文献   
88.
术前心理干预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在减轻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中的效用。方法选取120例全麻下择期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记录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段SAS、S-AI评分、血压及心率。结果 S-AI评分两组术前1d无差异,术后第1d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两组术前无差异,入手术室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焦虑状态及应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血氨对肝硬化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80~220g,鼠龄10~12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肝硬化组(10只)。肝硬化组采用四因素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1(2ED50),记录两组大鼠的麻醉作用时间,以大鼠前爪翻正反射消失和翻正反射恢复作为判断丙泊酚麻醉起效和麻醉苏醒的指标。下腔静脉取血2mL,检测血氨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明显延长(P<0.05),血氨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延长可能与血氨浓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