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观察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IL-18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IL-18在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不同浓度LPS(0.01、0.1、1、5、10μg/ml)处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24 h、36 h及48 h,然后应用RT-PCR及ELISA测定IL-18及其受体α链(IL-18Rα)和β链(IL-18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静息培养的HK-2细胞表达IL-18 m RNA和蛋白、IL-18Rα和IL-18Rβm RNA,LPS促进HK-2细胞IL-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IL-18Rα和IL-18Rβ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既是IL-18的产生者,又是IL-18的靶细胞之一,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IL-18自分泌方式参与肾小管-间质的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2.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活跃,正常情况下抑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目前这种过度的细胞因子表达被认为是引起包括炎症、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再灌注损伤的基础.近年的研究表明caspase-1及其下游因子IL-18、IL-1β、IFN-γ这组功能密切相关的前炎性因子,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它们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无肝素透折法(HFD)伴或不伴有生理盐水灌洗,对处理高出血危险性患者,是一种容易被使用的方法。本文目的是复习有关无肝素透析法的文献报道及报道斯坦福大学医院成功地运用这种技术和方法。当透析时,对具有高度出血危险性的患者,使  相似文献   
74.
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预后较差,在确诊后5年~25年内约20%~40%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黎磊石报告,在我国IgAN是ESRD的主要原因,约18.3%的肾衰竭患者,其原发病为IgAN,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仍无有效的方法治疗IgAN.因此对IgAN发病机理的研究也是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最活跃、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本文就IgAN发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白介素18的表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新发现的主要由单核-巨噬样细胞分泌的单核因子,有多效的免疫调节功能[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肾组织IL-18表达情况如何尚未检索到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76.
急性肾衰竭的药物治疗(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4 甘露醇(Mannitol)甘露醇有渗透性利尿、增加RBF、消除氧自由基、刺激前列腺素(PGs)活性及细胞保护等作用。在预防体外循环手术所致的ARF方面,至目前为止,尚缺乏有力的证据说明甘露醇可用于防治围手术期ATN。在一组包含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由于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广泛开展,免疫荧光技术及免疫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对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的认识已有很大进展。免疫机制参预肾小球损害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Chester概括了免疫机制参预肾小球肾炎的证据,包括1.形态学与免疫病理学方面的改变与某些肾小球肾炎的实验模型相似;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由于肾脏组织学诊断方法的开展,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有所提高,约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85%以上。目前认为:对SLE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是肾脏病变和感染。可见,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对SLE预后的影响有重大意义。现将本院1970~1980年住院57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索某些临床表现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分型。本文SLE的诊断标准仍按美国风湿协会  相似文献   
79.
抗炎性Th2细胞因子在肾脏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3均具有抑制炎症介质产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促进体液免疫反应的特性,它们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关系.目前IL-4、IL-10对肾脏疾病的防治研究已经开始,它们主要在肾小球肾炎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IL-13在某些疾病的防治研究也已开始,但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仍在体外阶段.  相似文献   
80.
c-myc与Bcl-2在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内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 SD大鼠抗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肾小球内 c-myc与 Bcl-2的表达在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用 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 (ATS) ,再将 ATS经尾静脉注射给 SD大鼠 ,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 (Ms PGN)。用 HE和 PASM染色法计算肾小球内细胞数 ,用免疫组化法系膜区 c-m yc及Bcl-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内均有 c-myc和 Bcl-2不同程度的表达 ;实验组肾小球内 c-myc和 Bcl-2的表达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在大鼠 Ms PGN实验模型中 ,c-m yc及 Bcl-2的高表达参与了肾小球系膜增生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