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钼靶X-线检查未见明确肿块和超声影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分析钼靶照片未见明确肿块的乳腺癌的X-线和超声图像特点,探讨X-线和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对提高此类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的价值。方法对2001年12月~2003年12月36例(共38个病灶)钼靶未见明确肿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表现有单纯致密影12个,单纯钙化8个,致密影+钙化5个,致密影+皮肤增厚+乳头内陷3个,钙化+血管影增多2个,8个病灶未见任何征象而漏诊。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准确率为55.3%,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81.6%。钙化的显示率为39.5%。超声表现有单纯肿块29个,肿块+钙化5个,乳腺增生改变1个,3个病灶未见任何征象而漏诊。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准确率为81.6%,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9.5%,肿块显示率为89.5%,钙化的显示率为13.2%。钼靶和超声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89.5%,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5%,钙化的显示率为42.1%。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肿块的显示优于钼靶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钼靶未见明确肿块的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2.
声学造影对肝动-静脉渡越时间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肝弥漫性和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肝动-静脉渡越时间的同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20例,其中局灶性脂肪肝3例,肝血管瘤4例,肝转移癌8例,肝硬化5例。正常对照组10例。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分别利用ACQ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各组的肝动脉到达时间(hepaticarteryarrivingtime,HAAT)、肝静脉到达时间(hepaticveinarrivingtime,HVAT)、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arterytoveintransittime,HA-HVTT)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组的肝动脉到达时间无明显差异。肝转移瘤与肝硬化的肝静脉到达时间缩短,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肝动-静脉渡越时间与正常组相比明显缩短,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动-静脉渡越时间的缩短对鉴别肝硬化和肝转移性肿瘤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3.
超声造影检测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诊断肝转移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测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诊断肝转移癌中的价值。方法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造影剂(0.6ml)后利用时间一强度分析软件对41例肝转移癌患者(肝转移癌组)和1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肝动脉到达时间、肝动脉峰值时间、肝动脉峰值强度、肝静脉到达时间、肝静脉峰值时间和肝静脉峰值强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出肝动静脉渡越时间。结果肝转移癌组的肝动脉到达时间、肝动脉峰值时间、肝静脉到达时间和肝静脉峰值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提前(P〈0.01),肝动脉峰值强度和肝静脉峰值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动静脉渡越时间较正常对照组缩短(P〈0.001)。结论超声造影检测肝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肝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4.
腹腔内的器官和组织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肿大,膨胀,增生,粘连或移位,以致形成腹内异常的包块而被触及,称为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体征。当腹部某一脏器病变时,往往波及邻近的脏器,导致互相贯通,粘连,包绕而形成各种肿块,给临床的诊断造成困难。虽然可以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穿刺、X线检查、核素扫描、内窥镜检查等方法予以鉴别,但仍然存在着诊断上的困难。应用超声显象法检查可以探查肿块的性质、大小、形态以及可能的原发脏器,从而提高对腹部肿块诊断的正确率,而且方法简便,结果迅速,对病人无痛苦和损害,是我国当前较为先进而有效的诊断手段。 一、腹部区域的标志与常见肿块 为了便于了解腹腔脏器的位置及其与体表的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患者在化疗前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36例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7例)进行化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 化疗前86.1%病例有脾脏肿大,所有病例脾内均有低回声病灶。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1.结节型;2.弥漫粟粒型;3.巨块型。本组以结节型多见,占69.4%。化疗后超声复查,大多数病例脾脏缩小,脾内浸润病灶消失。结论 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化疗前的诊断和化疗后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无创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6.
我院三所附属医院,自1955年7月至1980年12月25年间施行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共536例,均经病理确诊,包括施行肝叶(75)例,肝段(39)例、切除术共114例,切除率为21.3%,肝动脉插管化疗87例,肝固有动脉结扎13例、肝固有动脉结扎和插管化疗1例,单纯剖腹探查术321例。部分病例术后兼行放射治疗、全身化疗、中医药治疗和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