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ABR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听力评估的价值及其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78耳)OSAHS患者(中度5例、重度34例)和34例(68耳)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1、31.1、51.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并与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氧饱和度≤8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Ⅴ潜伏期(5.79±0.22 ms)较对照组(5.67±0.24 ms)延长;3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 波Ⅰ潜伏期(1.85±0.18 ms)、波Ⅴ潜伏期(5.98±0.19 ms)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76±0.16 ms、5.82±0.24 ms)延长;在5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Ⅰ潜伏期(1.94±0.26 ms)、波Ⅴ潜伏期(6.09±0.25 ms)较对照组(分别为1.83±0.15 ms、5.99±0.24 ms)延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31.1次/秒时,OSAHS 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31.1-11.1(0.12±0.17ms)较对照组(0.07±0.11 ms)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51.1次/秒时,OSAHS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51.1-11.1(0.21±0.25 ms)较对照组(0.15±0.10 ms)长。ΔⅠ31.1-11.1与LSaO2负相关(r=-0.24),与SIT90(r=0.23)、SIT80(r=0.27)正相关;ΔⅠ51.1-11.1与LSaO2(r=-0.33)、MSaO2(r=-0.35)负相关,与SIT90(r=0.37)、SIT80(r=0.29)正相关;以上差异及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近耳蜗段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伴眩晕患者半规管损伤的频率特征。方法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124例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和低频冷热试验(caloric test,CT),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vHIT试验。以vHIT的增益值(video-head impulsetest gain,vHIT-G)、HST诱发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和冷热试验单侧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为指标,分析两组对象三组不同责任半规管的三项试验结果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六个半规管的vHIT-G均符合正态分布,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5,P=1.000);两侧前、水平和后三个半规管平均vHIT-G分别为16.80%±9.80%、16.57%±10.30%、16.52%±11.12%。突聋组的患耳前、水平和后三个半规管vHIT-G分别为22.84%±8.08%、30.17%±11.26%、31.03%±8.90%,均符合正态分布,与对照组相应半规管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vHIT、HST和CT阳性率分别为37.9%、45.2%和79%,CT分别与HST及vHI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vHIT与HS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在不同UW值区间,HST和vHIT的阳性率随着UW值增加也逐渐增加。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多存在半规管损伤,且主要发生在低频区;随着损伤的加重,也可累及半规管的中、高频区。中频HST和高频vHIT不宜用作突聋患者半规管损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与眼震 ,它是一种外周前庭性疾患 ,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 %~22 % [1],多具有自限性 ,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迁延不愈。既往BPPV以保守治疗为主 ,主要采用前庭习服训练 ,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反复头位改变引起的眩晕而难以坚持。而各种手术治疗因固有的并发症、危险性及疗效的不确定性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国内外相继成功开展了新的治疗技术———耳石复位法 [2~5],并逐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震动试验(VT)、冷热试验(CT)以及2种试验联合应用对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处于眩晕缓解期的单侧外周前庭疾病患者228例和66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进行VT,观察记录眼震诱发情况.所有受试者同时进行CT,计算单侧前庭反应减退(UW)值.分别计算VT、CT以及联合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28例患者中,189例(83%)出现震动眼震,66例健康受试者均未出现震动眼震;VT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100%.228例患者中,206例(90%)UW异常,66例健康受试者UW均正常;CT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100%.CT与VT平行联合应用时,228例患者中,222例(97%)CT、VT至少一项异常,66例健康受试者均未出现震动眼震并且UW正常;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100%.结论:前庭反应具有频率特性,VT与CT联合应用显示2种技术具有高、低频检测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前庭功能测评是眩晕类疾病诊疗康复的关键环节,眼震分析是前庭功能测评的主要途径。前庭性眼震主要是三对半规管系统损伤后的综合权重,可呈水平、扭转、斜向等方向特征。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三维视频眼震视图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deonystagmograph,3D-VNG)可将眼震或眼球运动分解为水平、垂直、扭转三个分量,为解析眼震的病理生理特征及临床眩晕类疾病诊疗提供更客观支持。本综述介绍了眼震检查的发展、3DVNG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并结合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BPPV)和前庭神经炎(VN)的生理病理特征,进一步阐述3D-VNG技术在BPPV、VN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从3D-VNG对眼震综合向量的分解溯源,以眼震分量角度为眩晕类疾病精准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病因及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鼓膜穿孔眩晕者的冷热气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冷热气刺激下鼓膜穿孔患者的试验结果特点,探讨鼓膜穿孔者冷热气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伴眩晕的患者43例(49耳),行双耳冷热气试验,观测眼震特点、慢相角速度(SPV)和眼震不对称比(UW)。结果:穿孔耳冷热气刺激诱发眼震呈现4种类型:①增强型:穿孔耳诱发性眼震SPV增强并超过正常范围,或强于非穿孔耳、UW>15%者15例(17耳);②“正常型”:穿孔、非穿孔耳眼震SPV均在正常范围,UW〈15%者7例;③减弱型:穿孔耳眼震SPV弱于非穿孔耳,UW〉15%者9例;④反向型:非穿孔耳冷热气刺激眼震正常,穿孔耳热气刺激眼震反向者12例(14耳)。反向型眼震均出现在近期慢性中耳炎复发、鼓膜穿孔且有渗出或潮湿者;其余类型均为慢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结论:对于穿孔耳,冷热气成为强刺激,半规管功能正常时诱发的眼震强于非穿孔耳;穿孔耳半规管功能不同程度减弱时,诱发眼震可为正常或减弱反应;活动期的中耳炎患者,穿孔耳热气刺激可转化为冷刺激效应,诱发出反向眼震;冷热气试验可用于鼓膜穿孔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和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脑fMRI技术对于前庭冰水刺激诱导后脑内前庭功能相关区域的BOLD信号变化。方法纳入20名正常志愿者,在10s内将15ml 0℃冰水注入受试者右侧外耳道,采用平面回波序列和32通道头线圈采集受试者的BOLD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数据,采用MatLab 7.1和SPM 8进行数据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采用REST 1.4软件计算获得ReHo、ALFF和fALFF图像。结果ReHo、ALFF和fALFF图像均出现多个脑区激活增加或减低,其中3个参数值增加即激活脑区主要包括岛叶皮层、颞上回、顶下小叶、脑干、海马旁回、小脑半球等,减低即负激活脑区主要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颞中回、枕下回、楔前叶等。结论人类存在广泛的涉及前庭信息处理的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络区域,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Ho、ALFF、fALFF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备定位前庭功能区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眩晕头晕主诉患者的占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成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o speech sounds,s-ABR)各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以40 ms时程复合语音/da/为刺激声,诱发40名母语为汉语的健听成人(男性20名,女性20名)的s-ABR,分析s-ABR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S-ABR引出的7个反应波形中,女性受试者V、A波潜伏期较男性短(V波t =-3.601,P =0.001;A波t =-2.829,P =0.007),其余各波潜伏期受性别影响小;各波潜伏期受年龄影响较小;各波振幅受性别及年龄影响较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BR各波稳定性较好,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