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非手术疗法治疗CSR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1],其中针刺及中医药疗法起着很大的作用[2]。笔者自2009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透刺电针治疗本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麻木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远郊地区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糖尿病达标和不达标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在上海市远郊地区作好糖尿病达标管理,以提高远郊地区糖尿病的达标率。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882例,调查其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慢性并发症筛查情况。结果长期药物治疗不定期只检测毛细血管指血血糖者3456例,占70.79%,近1年不定期检测过静脉血糖、血脂者占29.21%(1426例),仅有1.86%(91例)近1年筛查过慢性并发症。1426例糖尿病患者近1年检测过静脉血糖、血脂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者分别占3.63%(52例)、3.17%(45例)、2.61%(37例);血压达标者占21.43%(306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者分别占15.65%(223例)、17.46%(249例)、40.93%(584例)、15.42%(220例)。问卷调查显示,96.7%的患者不清楚测量身高、体重的意义。结论上海市远郊地区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未规范诊治,糖尿病达标率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并存的患者,血糖的控制率明显低于血压、血脂的控制率。提示上海市远郊地区糖尿病患者亟待规范化管理,以提高远郊地区糖尿病达标率。  相似文献   
23.
为了确定意识丧失病人的上呼吸道阻塞主要是舌后坠的结果,还是由于其它机理所致,作者用6具新鲜尸体观察咽、喉、舌骨与舌之间的关系,再选20名拟行肢体小手术的无气道或肺部疾病的年轻病人作为观察对象。病人仰卧,用硫喷妥呐4mg/kg静注诱导,用紧闭面罩,在自然呼吸下吸入氧、氧化亚氮、氟烷的混合气体,麻醉维持在3期2级、不用阿片制剂及肌松药。将一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面罩上的孔,经鼻送入到鼻咽部,保持面罩不漏气,测呼气容量,记录手术台平面与眼外角和耳屏之间所夹的后屈角。首先记录头在中立位时的角度,然后在闭嘴的情况下将头慢慢后仰,直到气道通畅为止。气道通畅的标志为呼气容量达最大值。在置入口咽(张嘴)及鼻咽通气道(闭嘴)的条件下,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测透刺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3组,透刺电针组60例,采用透刺电针治疗;夹脊电针60例,采用电针颈夹脊治疗;颈复康组40例,予口服颈复康治疗。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NF-α和IL1β的变化。结果:(1)透刺电针组痊愈率68.9%,总有效率100%;电针夹脊组痊愈率39.2%,总有效率为91.61%;颈复康组痊愈率22.8%,总有效率为82.8%;3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X2=20.1、9.7,P<0.01)。(2)治疗后3组血浆TNF-α、IL1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透刺电针组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电针夹脊组、颈复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复康组对患者血浆TNF-α的降低优于电针夹脊组,电针夹脊组对血浆IL1β含量的调节优颈复康组。结论:透刺电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电针夹脊组和颈复康组;透刺电针能调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TNF-α和IL1β恢复平衡,从而减少炎症反应,达到抗炎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相似文献   
26.
陈培红 《重庆医药》2009,38(16):2055-20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尿路感染有关的因素有5个,显示与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及并发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部分隐性发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并发症,是防治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不达标的因素,探讨如何提高本地区糖尿病的达标率.方 法 选择2009年和2010年度内分泌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各临床指标.结果 2010年与2009年度相比,只检测指血血糖者下降8.50%,近1a检测静脉血糖、血脂者增加8.50%,筛查慢性并发症者增加12.76%,糖尿病知晓率增加24.84%.结论 管理后1a糖尿病达标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将1 047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差异,分析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1A组病程与B组显著不同(P〈0.05),A组BMI、TC、TG、LDL-C、Cr与B组显著不同(P〈0.01)。2A组糖尿视网膜病变(D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下肢血管病变、冠心病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LDL-C、BMI及Cr是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和肥胖、血脂异常有关,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和冠心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降血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达标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肽水平(C-p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p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降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快、平稳的控制血糖,更好的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0.
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方法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8例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经膈脚后入路内脏神经毁损性阻滞.结果:穿刺点选定在L1棘突水平,旁开平均2.9cm,几近垂直进针,平均深度9.1cm,针尖均到达膈脚后内脏神经周围.镇痛效果:短期(<1个月)显效率为64.3%,总有效率为92.9%;长期(> 3月)显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81.5%.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