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60例(便秘组)和入院行痔疮和低位肛瘘病人60例(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抽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G和Ig M)、C反应蛋白(CRP)、促炎因子(TNF-α、IL-6)、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4+/CD8+和HLA-DR)水平。结果:便秘组病人Ig G和Ig M、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D3+和CD8+CD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炎症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注射内毒素(LPS)建立的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胰岛素不同时机给药对血清和肝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1只大鼠分为九组,即A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B组腹腔注射LPS;C、D、E、F、G、H、I组分别在腹腔注射LPS前30 min和注射后0、1、3、6、12、24 h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LPS注射后24和48h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变化,以及LPS注射48 h后肝组织IL-1β、IL-6、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注射LPS后24和48 h,大鼠血IL-1β、IL-6、TNF-α和IL-10均显著增加。LPS注射48 h后,肝组织中IL-1β、TNF-α、IL-6和IL-10蛋白水平也明显增加。在注射LPS前30 min或注射后6 h内给予胰岛素,能明显降低注射后24和48 h血清中的IL-1β、TNF-α和IL-6水平(P0.05);而IL-10水平则仅在注射LPS前或注射同时给予胰岛素,才较LPS组明显增加(P0.05)。在LPS注射前30 min或注射后6 h内给予胰岛素,注射后48 h肝内的IL-1β和TNF-α水平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而肝的IL-6水平仅在LPS注射前30min或与同时给予胰岛素时,才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对脓毒症大鼠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抗炎介质释放等保护作用。在注射LPS 6 h内给予胰岛素可发挥良好的抗炎保护作用,而在注射LPS 6 h后给予胰岛素治疗其抗炎保护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患者59例,男21例,女38例。年龄45~85岁,中位数65岁。内收型18例,外展型27例,后伸型14例。受伤原因:跌倒伤47例,车祸伤12例。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均无严重内科疾病。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1例复位10 d后骨折端移位,经重新复位及药物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疗效较差;1例大结节骨折复位后移位〉1 cm,改为手术治疗。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15例,良37例,可5例,差2例。结论: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外固定稳固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直肠肛门测压法(HRM-AR)研究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行金陵术治疗前后直肠肛管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金陵术治疗的194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在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对肛门直肠压力进行随访。 结果金陵术后1月肛管静息压(resting pressure,RP)、肛管括约肌长度,也称为肛管高压带(high pressure zone,HPZ)、肛管最大收缩压(maximum squeeze pressure,MSP)收缩持续时间(duration of sustained squeeze,DSS)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在此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中MSP在12个月明显优于术前(P=0.043)。术后1月RP、RAP降低,ARR同步降低(P<0.05),但ARR在术后3个月开始升高,并在12个月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IRP术后1月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RAPG术后3个月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逐渐增大;金陵术后1月RAIR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P=0.014),术后12月RAIR阳性率逐渐恢复。 结论金陵术后短期肛管运动和感觉功能有所减退,但远期其运动和感觉功能优于术前,金陵术同时能纠正肛管的矛盾收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菌群移植(FMT)联合肠内营养对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71例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评分、营养指标等,给予菌群移植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后对上述指标进行随访。结果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度腹泻伴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治疗腹泻的有效率为95.8%,其中治愈53例(74.7%),缓解15例(21.1%),无效3例(4.2%),复发6例(8.5%)。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8.3±2.2)次减少至1个月后(5.3±1.3)次,3个月后(3.2±0.8)次,6个月后(1.9±0.6)次。Bristol粪便评分由治疗前(6.6±0.3)分,减少至治疗后1个月(4.8±0.7)分,3个月后(4.6±0.8)分,6个月后(4.3±0.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病人体重指数(BMI)为15.3±1.3,经治疗1、3、6个月分别增加至17.4±2.4、19.0±3.2、19.3±3.8。总蛋白由治疗前(48.6±4.7)g/L,经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55.4±5.7)g/L、(60.3±5.4) g/L、(68.4±6.9)g/L。白蛋白由治疗前(22.4±1.7 )g/L,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31.7±2.4) g/L、(35.8±2.7) g/L、(37.5±3.7)g/L;纤维蛋白原由治疗前(1.6±0.4) 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2.0±0.7)g/L、(2.4±0.8)g/L、(2.4±0.7)g/L;前白蛋白由治疗前(82.0±18.6) m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178.3±25.3)mg/L、(235.7±28.2) mg/L、(259.6±33.5) 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减少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腹泻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并明显增加BMI、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26.
27.
肠-脑轴在维持机体内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和大脑的双向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学者们建立了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这一概念。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途径对宿主产生影响,包括神经发育、传递和行为,并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对肠道微生物群、肠道、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以肠道微生物群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靶点的肠-脑轴干预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45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给予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尿病代谢指标值变化情况和便秘的临床改善率、临床治愈率,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12和24周时,患者的糖尿病代谢指标值和便秘相关指标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中便秘的临床改善率和临床治愈率,治疗后4周时分别为57.8%和48.9%,治疗后12周时分别为62.2%和55.6%,治疗后24周时分别为66.7%和64.4%。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有效治疗糖尿病性便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