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预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符合行直肠前切除术的73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用双吻合器技术(double-stapling technique,DST)吻合结直肠。2004年1月以后收治的病例特别注意了会阴助推、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吻合口漏气试验和经肛门至结肠及经腹壁至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的技术细节。结果全组2例(2.74%)发生吻合口漏,均为2004年1月以前的病例,1例经横结肠造瘘治愈,另1例经引流管冲洗治疗治愈;2004年1月以后的65例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注意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全直肠系膜切除条件下DST吻合的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尚无法根治。通过分析黄陂区农村银屑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病现状,探讨影响农村银屑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从护理层面提出提高患者治病依从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对患者创伤小,且可在短期内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常规方法行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11例(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改良技术行双吻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31例(改良组),术中行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行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及吻合口压力试验,经肛门置管至吻合口以上,骶前放置引流管经腹壁引出。结果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经横结肠造瘘或保守治疗治愈。改良组无吻合口漏,其会阴助推方法显示盆腔直肠的长度平均增加3 cm;远侧直肠密闭试验阳性6例,均经缝合后消除,吻合口漏气4例,其中3例经缝合后消除,另1例因位置太低无法缝合而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远侧直肠密闭试验与吻合口压力试验在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5.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癌 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因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已被外科医生普遍接受.现对我院 1990年 1月至 2000年 2月 5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利用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BD-77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讨BD-77抗SARS-CoV-2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和德尔塔(Delta)变异株感染VeroE6细胞模型并给予BD-77,观察BD-77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通过试剂盒体外检测BD-77对SARS-CoV-2病毒(Delta/Omicron)刺突S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的影响;采用色谱法检测BD-77对新冠病毒S蛋白和N蛋白的结合作;hACE2转基因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SARS-CoV-2感染组、BD-77给药37.5、75 mg·kg-1组,每组各8只,建立SARS-CoV-2感染hACE2转基因小鼠致肺炎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情况,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并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BD-77在体外对Omicron和Delta变异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26.3、653.0 mg·L-1;BD-77对SARS-CoV-2病毒的WT、Omicron和Delta变异株S蛋白与ACE2的结合无明显抑制作用;BD-77与新冠病毒S蛋白、N蛋白无结合作用;空白组小鼠无死亡,SARS-CoV-2感染小鼠死亡率为75%、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病毒复制、且肺组织、间质有大面积炎症渗出;与模型组比较,BD-77给药37.5 mg·kg-1组和75 mg·kg-1组能够降低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小鼠肺组织中病毒滴度(P<0.05)并改善肺部病变情况。结论 BD-77显示出在体内外对SARS-CoV-2病毒的显著抑制效果。然而,其作用机制并非直接抑制病毒或干预病毒与宿主的结合过程。这一发现提示了对BD-77的作用机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深入研究和阐明。  相似文献   
27.
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管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按照敏感指标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对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管控的意义。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1—12月间处理的医疗器械随机抽取500件作为对照组,此期间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方法对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行控制;将2018年1—12月间处理的医疗器械随机抽取500件作为研究组,此期间按照敏感指标的要求对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行控制。应用SPSS软件,对2组间的清洗质量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包装质量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清洗、包装合格率分别为87.8%(439/500)、89.2%(446/500),研究组的清洗、包装合格率均为95.0%(475/5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清洗、包装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均<0.05)。研究组的湿包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按照敏感指标的要求对医疗器械灭菌质量进行管控,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和包装质量的合格率,是实现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的重要保障,对降低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经腹压迫止血成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是直肠癌术中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发生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于2005年12月7日因低位直肠癌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预备行Miles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返折下方距肛缘4cm处,肿块约5cm×6cm大小,肿块与骶前有纤维条索状粘连。游离骶前与肿块的纤维条索状粘连时骶前出血,5min内失血达1000mL先用纱布条压迫止血,继续向下游离肿块达肛提肌平面,距肿块下缘1.5cm处用强生切割闭合器切除肿块,闭合远端肠管,近端乙状结肠于左下腹壁造瘘。移出肿块标本后用纱布条压迫骶前30min后骶前仍然出血不止,决…  相似文献   
29.
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模式与护理质量、护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间的关系,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方法 将845名护理人员采用历史对照法分为对照组(393名)和实践组(452名).对照组人员统一排班、统一使用,实践组人员采用分层次使用的模式.并分别对两组人员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队伍稳定程度及对护理职业满意率进行评价.结果 实践组的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护理安全、护理队伍稳定程度及对护理职业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对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护理安全,稳定护理专业队伍和培养人才的关键,对现阶段适应医疗改革及护理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个月~4年,按王福权等功能评定标准,优47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8.2%.结论: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特点,疗效满意,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