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骨肿瘤术后再手术的因为及其手术策略.方法 2000年7月至2008年1月,对14例颈胸段脊柱骨肿瘤术后患者施行再手术.软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5例,血管肉瘤、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经前后联合入路行单个椎节切除6例、两个椎节切除2例、三个椎节3例,经后外侧入路行单个椎节切除1例、两个椎节切除2例.除2例三个椎节切除分二期进行外,其余均为一期完成.前路采用钛网或植骨、骨水泥加带锁钉板内固定系统或单棒内固定,后路采用钉棒内固定系统重建.术后血管肉瘤患者接受化疗和局部放疗,其余患者接受局部放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改善.3例脑脊液漏,经引流、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Horner综合征和1例声音嘶哑于术后2~5周自行恢复.随访18~108个月,平均45个月.7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22个月再次复发,其中5例分别于术后30~38个月瘫痪、死亡,2例带瘤生存.结论 颈胸段脊柱骨肿瘤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因为是肿瘤局部复发或肿瘤残存.复发与肿瘤病理类型、切除方式和相关综合治疗的衔接有关.应该珍惜第一次手术机会,力争将肉眼可见的肿瘤彻底切除.与初次手术相比,再手术具有更高的风险及难度,术者应熟悉颈胸段脊柱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提出一种采用动态骨骼肌肉综合分析系统(comprehensive musculoskeletal analysis system,CMAS)测量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新方法,并探讨其测量的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择本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的颈部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MAS测量和DSA动态影像测量颈椎ROM.50名受试者采用CMAS进行测量(A组),15名受试者同时采用动态X线(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影像进行测量(B组).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对A组进行观察者内、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采用测量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SEM)和最小可检测变化(minimum detectable change,MDC)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在两组不同性别、年龄分组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观察者内一致性分析ICC=0.947,95%CI(0.763,0.980),P<0.01,两次测量具有高度一致的观察者内一致性;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ICC=0.899,95%CI(0.799,0.947),P<0.01,不同测量者测量具有高度一致的观察者间一致性.A组颈椎ROM测量的SEM为3.0°,MDC为6.9°;B组SEM为1.8°,MDC为4.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为0.758;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方法的平均差值为0.29°,差值分布接近于0,所有测量的数据点均在95%CI内.结论 CMAS测量颈椎ROM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是用于测量颈椎RO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 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均先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均发现颈髓前方尚有压迫和/或神经根麻痹,再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及骨化物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及第一、第二次术后(末次随访时)行JOA(17分法)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一期后路手术后3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保守治疗后1例症状消失,2例有所减轻,二期前路手术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前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适当加压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本组平均随访时间21.5±5.0个月,术前JOA评分6.9±2.3分,第一次后路手术后JOA评分11.2±4.2分,改善率为(43±22)%;二期前路手术后JOA评分14.0±3.8分,改善率为(48±20)%,与未治疗之前相比改善率为(70±21)%。第一次后路手术后改善率≤35%的患者(17例),二期前路手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改善率,54%~68%,平均(60±16)%。结论:对于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手术后3~6个月,若前方尚有压迫和/或神经根麻痹者,尤其是后路手术改善率≤35%的患者,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改善率,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5.
全脊椎切除治疗原发性、侵袭性和恶性腰椎肿瘤3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重建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恶性腰椎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本组30例中,肿瘤病灶涉及WBB分区3~9区/1~12区和L1~L5椎节。采用后方入路14例,前后联合入路16例。1个椎节切除28例,2个椎节切除1例,3椎节切除1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而行后路或前后路行全椎节切除与重建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给予相应的全身/局部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随访1~6年,1例神经症状无改善,其余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48个月局部复发,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36个月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肿瘤的性质、切除方式和术后的相关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肿瘤的性质、浸润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与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66.
2022年,颈椎外科领域做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精准创新的研究。传统热点问题得到充分阐述论证,提出了更具指导意义的精准诊疗建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颈椎外科注入新的活力,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通过PubMed检索了2022年脊柱外科领域三大期刊(Spine Journal、Spine、European Spine)和其他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如Lancet、European Radiology等),以及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颈椎外科相关的文献,通过人工阅读筛选出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主要目的是了解颈椎退变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以及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 析2008 年10 月至2011 年5 月收治的27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使用Prestige 或Discover 人 工椎间盘假体行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 术中彻底去除减压节段后纵韧带。全部病例随访至少6 个月, 平均15.1 个月。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 周、术后2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日 本整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健康调查简易量表(The Short Form-36, SF-36)评分及人工椎间盘假体稳定性。交感神经症状采用野20 分评分法冶评定。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交 感神经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前为(8.5±2.5)分, 术后1 周为(1.6±1.4)分, 末次随访时为(2.3±1.1)分。 患者主观满意度:优15 例, 良8 例, 可4例, 优良率为85.2%。JOA 评分:术前为(10.8±2.4)分, 术后1 周 为(11.1±2.5)分, 末次随访时为(14.9±1.4)分;SF-36 评分:术前为(102.7±8.7)分, 末次随访时为(129.8± 5.5)分, 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约0.05)。影像学检查提示:手术节段颈椎活动度得到保留(术前活动度为 7.3°±2.7°, 术后为7.7°±3.2°)。全部假体位置稳定, 未见松动、移位。 结论 应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 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早期效果良好, 术中彻底去除致压节段的后纵韧带可能是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综合评价长节段固定融合与短节段固定融合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术后疗效。方法检索1983~2013年间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数据库所有关于两种术式比较的临床研究,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4篇,合计病例288例(短节段组167例,长节段组121例)。Meta分析显示,手术前后cobb角改善程度(P=0.03)、冠状偏移改善程度(P=0.0002)、术后ODI指数(P=0.005)长节段组均优于短节段组,而手术时间(P=0.04)长节段组要长于短节段组,腰椎侧向滑移改善程度比较二者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P=0.22)。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有更佳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风险相对较大,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选择手术方案。受本文纳入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69.
齿状突骨折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20%[1]。根据Anderson和D’Alonzo的分类标准,I型很少见且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尚有争议,93%的Ⅲ型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Ⅱ型骨折占2/3~3,4,可导致寰枢椎不稳,造成急性或慢性脊髓损伤,进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目前对于齿状突骨折、特别是老年人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认识【2,3]。老年患者由于耐受性差、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有其特殊性。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随访30例60岁以上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脊柱虚拟手术训练系统(VSTS)对骨科医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培训的有效性。方法 10名无椎弓根置钉经验的住院医师随机平均分为虚拟手术训练组(A组)和传统教学组(B组)。其中A组于置钉前在VSTS上练习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B组于置钉前接受技术讲解和视频演示的传统教学。将8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随机分配给2组。2组受试者培训后分别于尸体标本上进行双侧腰椎(L1~5)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采用CT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分析比较2组间螺钉穿破率、螺钉可接受率以及平均螺钉穿破距离的差异。结果螺钉穿破率A组(12.5%)显著低于B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螺钉可接受率A组为100%,B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螺钉穿破距离A组为(1.37±0.62)mm,B组为(2.42±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STS较传统教学能有效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