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前路手术治疗21倒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后纵韧带骨化诊断及骨化物类型。术中5例患者被证实合并硬膜囊骨化.其中3例手术切除骨化物时造成硬膜囊缺损而出现脑脊液漏,另2例采用骨化物漂浮法减压。结果4例患者的CT横断面影像具有典型的双影征,矢状面成像表现为分层结构。3例脑脊液漏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得以痊愈。随访1~3年,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的神经功能平均恢复率低于其他患者。结论CT三维影像有助于患者术前硬膜囊骨化的诊断,这对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需用高能电子线照射,临床上使用铅挡置于限光筒的末端或铅皮直接放置于患者体表,改变限光筒的标准照射野的形状,以适应对靶区的照射,同时保护正常组织。胸壁野常不规则,术后的胸壁是内厚外薄,同一射野中不同部位源皮距不等,会使受照部位的剂量分布受到严重影响…1,照射时常需转机架才能使射野垂直于胸壁,因此使用以上两种挡铅方法,不但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而有可能使铅皮或者铅  相似文献   
154.
2022年,颈椎外科领域做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精准创新的研究。传统热点问题得到充分阐述论证,提出了更具指导意义的精准诊疗建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颈椎外科注入新的活力,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通过PubMed检索了2022年脊柱外科领域三大期刊(Spine Journal、Spine、European Spine)和其他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如Lancet、European Radiology等),以及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颈椎外科相关的文献,通过人工阅读筛选出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主要目的是了解颈椎退变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以及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5.
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治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1996~2001年收治16例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确诊后采取手术治疗。肿瘤位于颈椎者1例,行前路肿瘤切除钢板同定;位于胸椎者6例,采用经胸人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加Z—plate内固定;位于腰椎者3例,采用后路、侧方入路或胸腹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Kaneda等内固定方法;位于骶椎者4例,采用TSRH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2例患者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均进行化疗。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影像学表现等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年。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2306ml,所有患者平均疼痛下降2.19级,7例有肿瘤复发(43.75%)。未发现椎体塌陷和内固定失败。随访中全组均存活。结论:在胸腹腔等部位生长的肿瘤容易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术中出血较多。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在肿瘤切除后,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椎体重建和内固定。术前术后应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15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将C2/3或C3/4椎间隙称之为参考椎间隙,将椎间隙狭窄最严重的间隙称之为目标椎间隙,如果目标椎间隙高度小于或等于参考椎间隙高度的50%定义为严重椎间隙狭窄。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132例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指标测量结果,分析不同节段间测量指标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2例患者中,严重椎间隙狭窄累及1~4个椎间隙,共累及225个椎间隙。不同节段发生严重椎间隙狭窄的概率依次为:C5/6为79.6%,C6/7为56.1%,C4/5为28.0%;C3/4为6.8%。各节段之间椎间隙高度、颈椎整体曲度C2~7Cobb角、局部Cobb角、中立位各节段棘突间距、动力位下各节段棘突间距,以及椎间孔高度、宽度及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方面,椎管面积与椎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动力位棘突间距变化呈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伴MRI 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59例,其中26例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33例采用单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C2~7 Cobb角,计算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测量髓内信号改变比值(SCR=ISI区域光密度值/C7 ~ T1正常区域光密度值),定量评估髓内ISI程度,并进一步分析SCR变化值对JOA评分及其改善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术后SCR及其变化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C2~7 Cobb角、颈椎整体ROM及其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CR变化值显著改变组的JOA评分改善率最高,中度改变组次之,轻度改变组最低,3组间两两相比,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伴MRI T2加权像髓内 ISI的MCSM患者,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尤其在术后髓内ISI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