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IMPs与结直肠癌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TIMP-1、TI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52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中TIMP-1、TIMP-2的表达及新生血管密度(MVD),并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TIMP-、、TIMP-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与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血管转移组MVD低于有血管转移组(P〈0.05);低MVD组癌组织TIMP-2平均光密度(MOD)高于高MVD组(P〈0.0  相似文献   
112.
奖学金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给予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的奖金[1]。与助学金、贷学金不同,侧重于表彰和鼓励先进,是奖优而非助贫。本校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奖学金,是设立于1991年的《李瑞麟医学教育奖学金》,是以已故李瑞麟教授生前捐资作为本金、以利息作为奖励经费而设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中末端融合椎(LIV)的选择策略,并探讨末端融合椎与躯干平衡的关系。[方法]对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8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患者(Lenke 5型)进行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均接受前路硬棒系统矫形手术,平均随访1.5年(1~3年),统计分析LIV与融合椎体节段数、椎间盘楔形变、LIV倾斜度、躯干平衡指标等影像学资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椎间盘楔形变与躯干平衡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末端椎椎间盘角度(2.96°±1.43°),术后(-3.60°±1.75°),术后椎间盘楔形变程度与LIV倾斜度关系最为密切(P<0.01),躯干总体平衡与LIV-CSVL(骶中线)、融合节段数及LIV倾斜显著相关。[结论]LIV的选择与多个影像学指标相关,对于下端椎与上一椎体椎间盘角度较大,该椎体与顶椎之间椎体少,距离CSVL较远,倾斜角度较大的患者,不适于选择短节段融合。若手术未融合平行的椎间盘,则术后椎间盘楔形变发生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4.
枢椎肿瘤切除与重建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枢椎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及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枢椎肿瘤的性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本组18例中,骨巨细胞瘤6例,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脊索瘤2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转变癌3例。5例行囊内切除,5例包膜切除,6例广泛切除,单纯枕颈后路植骨CD 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术2例。结果:1例骨巨细胞瘤患进术后10d因四肢瘫痪状加重,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转移癌患者术后13d因肺部感染,高热,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16例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或缓解,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3个月和19个月全身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1例骨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术后1个局部复发。结论:应根据枢椎肿瘤具体部位,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术式。肿瘤的性质,手术方式极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枕颈CD 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术有利于保持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上颈段哑铃形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内固定重建技术及疗效。肿瘤性质包括神经鞘瘤33例,神经纤维瘤9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依据前期设计的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外科分期方法,Ⅰ期8例,Ⅱ期24例,Ⅲ期9例,Ⅳ期3例,Ⅴ期2例。经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36例,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10例。39例采用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重建,3例采用前后联合固定,4例未行内固定。结果 1例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压迫止血。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9例,2例继发颅内感染,经相关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125个月,2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于术后8个月、14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21个月、38个月因肺部转移导致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未见复发,随访仍在持续进行中。结论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具有相当的难度与风险,外科分期系统有助于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经后外侧入路或联合前方入路可实现肿瘤切除与重建,应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6.
神经系统可以感知骨骼组织的信号并做出反应,这一过程称为骨骼的内感知。内感知对于骨骼组织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感觉神经广泛分布于骨骼组织,将内感知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下丘脑位于CNS,通过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神经肽的释放和神经内分泌机制,在处理骨骼内感知信号和调节骨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骨组织稳态的内感知调节是骨骼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笔者就内感知如何调节骨组织稳态以及内感知与骨骼疾病的关系及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6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平均52.7°,平均年龄20.8岁(12~38岁),1例术前Cobb角42°且柔软度较好的患者采用单纯前路矫形,余5例畸形严重且较为僵硬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并应用颈椎截骨,所有患者术中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术后通过影像学评估及JOA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例前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持续颈部及肩部疼痛,经保守治疗半年后好转.平均随访2.8年(1~6年),影像学随访全部患者在术后1年时均获得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2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4.3分(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14.7分.术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0.17°,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2.2°.结论: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通过术前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术中脊髓监测,结合较为熟练的外科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的矫形,获得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经乳突下-颌下联合入路行寰椎侧块肿瘤切除术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乳突下-颌下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治疗8例寰椎侧块肿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40.3岁;肿瘤位于左侧侧块6例,右侧侧块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7例伴头颈歪斜、颈部旋转活动受限,3例伴眩晕,3例伴吞咽不适或吞咽异物感,2例伴四肢麻木、乏力,1例伴患侧肢体乏力.肿瘤类型:骨软骨瘤3例,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浆细胞瘤、软骨肉瘤、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肿瘤切除后所有病例均一期行后路枕颈内固定.浆细胞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患者术后4~8周接受局部放疗.结果 手术显露良好,肿瘤顺利切除,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及感染并发症.术后局部疼痛缓解,3例伴咽部不适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46个月.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4个月局部复发,术后39个月死于高位瘫痪、呼吸及循环衰竭;1例浆细胞瘤患者定期行骨髓穿刺,未发现异常改变;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单侧寰椎侧块肿瘤,采用经乳突下一颌下联合入路较为理想,该入路显露充分,可游离保护患侧椎动脉,有助于寰椎侧块肿瘤的彻底切除,并可避免经口腔入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9.
颈椎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严重恶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2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间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3703例,术后早期(1周内)突发神经症状恶化12例(占O.3%).统计患者年龄、病程、病变范围、JOA评分、术前合并症及术后脑脊液漏等一般资料;X线片测量椎管矢状径、Povlov比值、动态狭窄参数等指标;MRI矢状位中轴层测量受压最严重节段椎管侵占率.动态狭窄参数参照改良Rao等的方法,分别测量手术节段上位椎体后下缘与下位椎板前上缘之间(UV-LL)距离,以及下位椎体后上缘与上位椎板前下缘之间(LV-UL)距离.结果 12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病程71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0分.症状恶化后JOA评分平均5分.随访2~5年,平均末次随访时间3年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9分.术前手术节段椎管矢状径平均11.8 mm,Povlov比值平均O.65.术前UV-LL间距平均11.2mm,术后12.7mm;术前LV-UL平均15.1 mm,术后13.6mm.结论 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动力性狭窄,病变节段3节段以上是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严重恶化的危险因素.致压物呈前上后下形压迫,而患者本身又存在UV-LL间距减小的动力性狭窄,前路手术应避免患者过度仰伸;致压物形态以前下后上形为主者,后路手术应尽量避免患者颈部过度屈曲.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了解钛涂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和钛+HA复合涂层螺钉置入体内后早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成年比格犬32只平均分为4组:普通螺钉对照组(对照组)、HA涂层螺钉组(HA组)、钛涂层螺钉组(钛组)、钛+HA复合涂层螺钉组(复合组)。每组4只用该组相应螺钉固定于C2~7作为无应力螺钉测试组(无应力组),共测试32枚螺钉,其中16枚螺钉作旋出扭矩测试,16枚螺钉作拔出力测试。记录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每组另4只作C4/C5椎间融合后采用该组螺钉+钛板固定于C4,5椎体上作为应力螺钉测试组(应力组)。每组16枚螺钉作抗拔出力测试。记录螺钉的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结果 在应力及非应力条件下,各组螺钉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断裂能量比较, HA组>复合组>钛组>对照组。结论 螺钉表面涂层能提高螺钉-骨组织界面的结合力。HA涂层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好,钛涂层+HA复合涂层其次,提示HA的生物活性在置入早期可能对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