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75篇 |
内科学 | 1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88篇 |
综合类 | 177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药学 | 5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以自愿原则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40 mg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80 mg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行120 mg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及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80 mg奥美拉唑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传统三联疗法与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 Hp根除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1.4%,两组患者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给予消化性溃疡患者序贯三联疗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提高Hp根除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海南地区胆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8例胆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的结果及意义.方法:对1998年10月-2000年5月98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需氧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有47例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48.0%.其中G-杆菌33例,大肠埃希氏菌占19例;G+球菌14例,肠球菌占8例.对G-杆菌敏感性最高有丁胺卡那霉素、泰能、菌必治,分别为88.9%、87.4%、75.4%,对G+球菌敏感性最高的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分别为85.3%、83.6%、81.8%.结论胆结石胆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抗生素首选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等廉价的药物为宜. 相似文献
65.
6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2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非手术治疗后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效果肯定,有较手术治疗优越的一面。 相似文献
67.
树突状细胞(DC)广泛分布于整个肠道,是体内功能较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肠黏膜屏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肠源性感染一般认为是肠黏膜屏障失常后细菌移位所致。因此,DC可能参与了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对DC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肠源性感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医源性脾脏损伤脾切除对结直肠癌切除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10年间行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并附带脾切除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回顾研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依据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标准评估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手术类型及预后等资料。配对病例来自同一医疗中心,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及手术类型完全相同。手术附带脾切除患者为试验组,未切脾者为对照组。结果55例患者行医源性脾切除术,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疾病分期及手术类型上与之匹配。随访时间(从手术开始到患者死亡或者最后一次随访1为2~20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Cox比例危险度模型进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切除脾脏对患者生存有利(危险度1.8,95%可信区间为1-3.3,P=0.0399),未切脾组与切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和47%,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38%。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行结肠或直肠切除时,因医源性脾脏损伤而切除脾脏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