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1.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模式。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metastasis,CRLM)诊治理念不断更新,外科技术不断进步,多学科综合治疗(MDT)诊疗模式广泛开展,临床实践愈加规范,CRLM疗效得以显著改善。初诊时被MDT判断为初始可切除的CRLM,其治疗原则业界已经基本认同,肝切除手术和化疗都是必须的,但关于手术和化疗的顺序,目前尚存争议,是否给予新辅助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选择是目前业界的主要学术争议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研究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计104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其中77个小动脉瘤(直径≤15mm),27个大动脉瘤(直径15mm至≤25mm)。根据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分类,36个动脉瘤属眼动脉瘤(Ⅰ型),68个动脉瘤属垂体上动脉动脉瘤(Ⅱ型)。94%患者完成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89±17.63)个月],随访患者中97.8%患者远期预后良好(m RS 0~2分);82%患者完成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34±7.69)个月],其中7个动脉瘤出现颈部残留,4个动脉瘤复发再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0%,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脱出2例、血管痉挛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动脉瘤大小(P=0.000)与动脉瘤不完全栓塞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动脉瘤不完全栓塞(P=0.038)与动脉瘤复发相关。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动脉瘤体积越大难以完全栓塞,复发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的良好近期疗效能否转化为中远期生存获益。 方法 2012年间 4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给予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采用XELOX方案化疗,放疗采用VMAT技术,GTV 50 Gy分25次、CTV 45~46 Gy分25次。放疗结束 6~8周后遵循TME切除。应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6.7个月,无 1例LR,3年DM率为18%,3年OS、DFS率分别为96%、84%。单因素分析提示神经束受侵、病理N1-N2(病理Ⅲ期)、治疗前CA-199是影响DM的因素(P=0.000、0.000、0.013)。 结论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获得的显著近期疗效可转化为中期生存获益,但需要进一步Ⅲ期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2012年间291例LARC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放疗为2DRT、3DRT,45~50 Gy分23~25次。化疗方案包括FOLFOX6、XELOX及单药希罗达等,术前化疗2~4周期。放疗结束后3~8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13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RFS和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均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R0切除率为98.9%,保肛率为53.6%。T降期73.1%,N降期83.6%,临床分期降期79.4%。pCR率为26.8%,3级血液系统反应为7.9%,3级腹泻为7.2%,3级放射性皮炎为2.7%。术后会阴部疼痛占12.3%,伤口延迟愈合占8.2%。随访率94.5%,5年样本量为95例。5年OS、DFS、RFS和DMFS分别为76.6%、72.1%、88.8%和79.7%,5年LR率为7.5%,远处转移率为15.8%。术后病理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提高了LARC的R0切除率及保肛率,并使肿瘤显著降期,不良反应较轻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LR率低且远期生存率得到改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作为LARC标准治疗策略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内镜经鼻腔人路手术治疗前颅底中线区和鞍上病变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在10例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内镜下经鼻腔至前颅底中线区和鞍上的手术入路.采用经双鼻孔-鼻中隔黏膜间入路,前、后组筛窦和双侧上、中鼻甲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切除.研究该人路下的手术可及范围、路径、各区域的解剖特点,确立术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解剖标志等.结果 以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OCR)的连线定位,在鞍结节、蝶骨平台处磨开骨质,可暴露前达额窦、两侧达眶内侧壁的整个前颅底中线区域,向鞍上可以显露鞍上池、视交叉池、终板池及其内的重要组织结构,并可经终板进入第三脑室.测定了鼻小柱至蝶窦口、鞍底、鞍结节、OCR内缘、筛后动脉、筛前动脉的距离,两侧OCR内缘间的距离.结论 内镜下经鼻腔入路视角明显扩大,手术可及范围得到极大扩展,且具有可以直接到达病变区域、避免对脑组织、血管的牵拉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utcome of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and identify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Clinical data and the tissue slices includ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of 140 patients with gastric GIST from January 1990 to December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SPSS 16.0 for Windows software packag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s of 1-, 3-, 5-year were 96.8%,86.7% and 79.3%,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s of 1-, 3-, 5-year were 98.1%, 90.0% and 85.4%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But the survival rates of 1-, 3-, 5-year were 38.1%, 0 and 0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ender, preoperative metastasis, tumor size, pathology type, karyokinesis,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were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by univariate analysis. However, only tumor size, karyokinesis,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were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rates by Cox regression multivariable analysis (P<0.05). Conclusion Surgery remains the main treatment for gastric GIST. Local complete resection is the princip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7.
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3方面。除去单纯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等风险因子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出生缺陷一般具有地理空间特征。以分析空间定位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为背景的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新的地学研究,从理论和技术方法方面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信息分析,可用于出生缺陷环境因素监测、识别和评估等方面。从地学研究角度对出生缺陷环境风险因素分析,详细阐述国际上出生缺陷的地学研究现状和进展及应用的理论体系,提出有关出生缺陷地学研究面临的若干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危险因素,评价多种营养素干预对FGR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4省18县进行的营养素社区干预性研究,对纳入研究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随访其妊娠结局。FGR定义为妊娠满37周、出生体质量低于同妊娠时间平均出生体质量的2个标准差者。结果:共记录妊娠结局52 043例,其中单胎、活产、无畸形的新生儿50 769例。本研究单胎、活产、无畸形新生儿有FGR者共计628例,占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FGR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母亲年龄、妊娠周数、胎儿性别、经济状况、被动吸烟、饮茶习惯和妊娠期贫血等。多种营养素干预减少了FGR的发生。结论:母亲年龄、妊娠周数、胎儿性别、经济状况、不良生活习惯、妊娠期疾病等是发生FGR的危险因素,而多种营养素干预可预防F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残疾现患率的流行特征.方法 以全国为总体,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2 526 145人,其中少数民族297 761人,由专业医生进行残疾相关问题询问、诊断和残疾等级评定.结果 中国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残疾现患率分别为6.24%(95%CI:6.16%~6.51%)和6.41%(95%CI:6.38%~6.51%).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标化残疾现患率为7.04%和5.98%,少数民族高于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标化残疾率男性高于女性(7.31%vs.6.75%).少数民族人口肢体残疾现患率水平最高,为1.90%(95%CI:1.89%~1.91%),其次是听力残疾1.34%(95%CI:1.33%~1.35%)、多重残疾1.14%(95%CI:1.13%~1.15%)、视力残疾0.99%(95%CI:0.97%~1.01%)、精神残疾0.38%(95%CI:0.37%~0.40%)、智力残疾0.38%(95%CI:0.37%~0.39%)、言语残疾0.12%(95%CI:0.11%~0.13%).遗传、中耳炎、脑瘫、脑疾病(除去原因不明)、智力低下(除去原因不明)是少数民族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言语残疾发生最重要的致残原因.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耳聋、骨关节病、脑血管病和脑梗死是导致少数民族老年人口五类残疾的最重要原因.白内障、中耳炎(除去原因不明)、其他外伤、脑疾病(除去原因不明)是少数民族劳动年龄人口残疾最重要因素.中耳炎造成的儿童听力残疾和不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智力残疾仍然是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致残因素,其他主要致残因素及其顺位与汉族残疾人口相类似.结论 少数民族人口残疾现患率高于汉族人口,在不同年龄阶段,应针对主要致残因素预防和降低少数民族人群的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对比1987、2006年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残疾分类、分级标准上的差别,分析对比19年间出生缺陷致残人口结构变化.方法 利用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及人口分析技术调整因残疾标准差别对出生缺陷致残人口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出生缺陷致残人口结构变化.结果 (1)2006年0~14岁组出生缺陷致残率高于1987年的0.1%,15~64岁组高于1987年的0.28%,65岁以上组高于1987年的1.15%,两个调查时点在6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非常明显.(2)2006年(标化后)出生缺陷致残率的性别差异比1987年高0.03%;2006年出生缺陷致残人口占残疾总人口比例的性别差异比1987年低0.08%(2006年:x2=66.254,P<0.001;1987年:x2=22.895,P<0.001).(3)1987年农村地区出生缺陷致残率为0.49%,2006年(标化后)出生缺陷致残率达到0.74%,上升超过50%;其中城市地区由1987年的0.35%上升到2006年的0.50%,上升了43%.(4)2006年听力语言一级极重度出生缺陷致残所占比例比1987年下降17.35%,智力残疾比例上升了18.21%.(5)与1987年相比,2006年出生缺陷致残人口与残疾人口及总人口初、中等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结论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于出生缺陷致残人口影响的变化较为显著,农村为出生缺陷致残的高发地区,重点人群为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