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陈功  刘岚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23-192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疗保障现状,阐述老年人口医疗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老年人口医疗保障面临的诸多挑战,从社会医疗保障角度,提出实现我国老年人口健康老龄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2.
2014年ESMO肛管鳞癌指南适用于肛管、肛门及肛周皮肤起源的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疗。应该识别的高危因素包括是否经肛门性行为、HIV及HPV感染。肛管癌的分期标准依然是UICC/AJCC的TNM分期系统。局限性肛管癌的治疗目的是在获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基础上保全肛门功能。标准治疗是以5-FU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CRT)联合其他全身化疗药物,临床完全缓解率可达80%~90%,手术可作为多数I~III期肛管癌的挽救性治疗手段或早期肛周皮肤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转移性肛管癌的治疗主要是全身化疗,最常用的是顺铂联合5-FU的方案。可考虑联合局部放射治疗,以控制原发灶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533.
目的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活性并评价其与5-氟尿嘧啶(5-Fu)化疗的毒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术后接受5-Fu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评价其二氢尿嘧啶(UH2)/尿嘧啶(U)值,并观察5-Fu化疗的毒性反应。结果40例术后接受5-Fu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4例因UH2/U值较低而引起严重毒副反应,其余36例UH2/U值正常者,化疗毒副反应都较轻微。结论接受5-Fu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测定其UH2/U值,可以预测5-Fu的化疗毒性,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4.
尽管近年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的诊断及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重症膈疝的死亡率仍高达50%~60%~([1]).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以期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5.
熊虹  陈功  王洁 《医疗装备》2010,23(2):27-28
针对我院HIS系统中同一病人再次入院,重新分配新的住院号,不利于对同一病人历次资料全面调阅、查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病人主索引ID的想法,使同一病人的主索引ID与他的多个病历号相关联。  相似文献   
536.
脑膜瘤起源于脊髓和大脑的脑膜覆盖层,是由附着在硬脑膜内层的蛛网膜帽细胞引起的,占成人原发性脑肿瘤的25%~33%。非典型性脑膜瘤这个概念于1993年提出,认为不典型的病变是那些在良性和恶性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病变。非典型脑膜瘤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所以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非典型性脑膜瘤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术前影像特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改变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7.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化疗疗效尚不理想,通过预测个体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来指导临床治疗,有可能提高化疗疗效。本研究通过三维培养药敏实验测定结直肠癌的药物敏感性,并分析与肿瘤组织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三维培养体外药敏实验技术,检测表阿霉素、顺铂、草酸铂、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泰素帝、伊立替康6种单药和5-FU+表阿霉素+顺铂、5-FU+伊立替康、5-FU+草酸铂、5-FU+泰素帝+顺铂4组联合用药对22例结直肠癌组织的抑制率,抑制率大于30%定义为敏感,计算敏感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中MDR1、MRP1、ABCG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肿瘤药物敏感性和多药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单药组抑制率最高为草酸铂(17.5%),敏感率最高为5-FU(36.4%);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最高为5-FU+草酸铂(54.1%),敏感率最高为5-FU+表阿霉素+顺铂(71.4%)和5-FU+泰素帝+JJRSt3(71.4%);联合用药组抑制率和敏感率均高于单药组(P〈0.05)。MDR1、MRP1、ABCG2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9%、55.6%、55.6%:MDR1、MRP1、ABCG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5.6%、33.3%、50.0%;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ABCG2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ABCG2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对表阿霉素的耐药有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多药耐药蛋白表达与肿瘤药物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结合三维培养药敏实验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水平检测,有可能对个体肿瘤的化疗敏感性进行预测,筛选化疗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538.
目的:了解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状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湖北省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20个县市作为调查县市,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个人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共调查28563人,其中423人报告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为14.8‰。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人(54.1%)、哮喘44人(10.4%)、慢性咽喉炎35人(8.3%),其他肺部疾病115人(27.2%)。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13.6‰和15.7‰。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收入水平较低、参加新农合的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结论湖北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有所升高,需要加强预防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39.
目的探讨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1例直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理标本进行复核;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别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直肠GIST患者中,男42例,女19例,中位年龄59岁。18例(29.5%)为术前活检确诊为GIST;46例首次病理诊断为GIST,另15例(24.6%,15/61;其中14例原诊断为平滑肌瘤或肉瘤,1例诊为神经鞘膜瘤)经复核病理标本后修正为GIST。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12例(19.7%),反折以下49例(80.3%)。经手术治疗52例.其中扩大切除术(同时作淋巴结清扫或联合脏器切除)21例,局部切除术(肿瘤剔除或直肠壁部分切除)31例。11例术前予以伊马替尼400mg/d新辅助治疗,41例患者术后或活检诊断后以伊马替尼治疗,其中25例为术后复发姑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55(6~391)月,52例手术者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0%、95.6%、86.0%和73.7%;扩大切除术组5年生存率为82.6%,局部切除术组则为7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率仅与复发转移相关(辟0.03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各项因素均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均P〉0.05)。但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未服药者(82.7%比71.4%)。结论直肠GIST多见于直肠下段。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核心,原则上施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伊马替尼有助于改善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40.
目的探讨儿童Ⅳa型胆管扩张症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选取2015~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管扩张症患儿且临床资料较完整者,共135例,按Todani分型,Ⅰ型96例,Ⅱ型9例,Ⅲ型1例,Ⅳ型29例。按照纳入标准分组:Ⅳa型29例为A组;Ⅰc型肝内外胆管扩张且互相连续患儿36例设为B组,Ⅰa、Ⅰb型仅肝外扩张患儿56例设为C组,合计121例。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术中发现、手术过程及预后。结果各组中女性均多于男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为标准,B型超声肝内胆管扩张检出率为30.7%(20/65)。所有B型超声报告均提示第一肝门前囊性占位或胆总管扩张。术前伴随胰腺炎共25例(20.7%)。二次入院患儿共10例,3例经消炎治疗后好转,7例再次手术。术后随访中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持续存在患儿4例,其中2例无不适症状,予保守治疗,2例患儿行二次手术治疗,手术1个月后扩张胆管消失。结论术中应积极探查肝门处狭窄环及近端扩张胆管,并适当做肝门整形。儿童Ⅳa型胆管扩张症大多预后较好,妥善处理肝外胆道后,肝内胆管扩张术后大多能改善。胰腺炎与囊肿分型无关,术前伴发水肿型胰腺炎患儿多可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