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目的 通过病理解剖学诊断分析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区死胎死产病因及孕周的分布特点,为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诊断准确性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由山西省吕梁地区医院收集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间160例死胎死产病例,由儿科病理学专家进行尸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建立数据库,将病理检查发现的出生缺陷按照国际疾病ICD-10编码分类,同时将不同部位出生缺陷按照不同孕周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160例死亡病例中确诊为出生缺陷的病例占84.4%(135/160),无出生缺陷的病例占15.6%(25/160);②孕周<20、20周~和28周~中有出生缺陷的病例占全部尸检病例的比例分别为6.3%(10/160)、26.9%(43/160)和51.3%(82/160);③单发体表和单发内脏畸形共占28.2%(38/135),多发体表、多发内脏及二者合并畸形占71.9%(97/135);孕28周前死亡的病例中有内脏畸形的占11.9%(19/160),孕28周~死亡的病例中有内脏畸的占45.0%(72/160);④神经管畸形仍然是死胎死产的主要死因,占36.3%(58/160),其他非致死性出生缺陷的死因包括弥漫性肺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其中28.1%(45/160)死于孕28周后. 结论 对死胎死产病例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出生缺陷诊断准确性,降低部分内脏畸形漏报率,为完善出生缺陷监测、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行DNA倍体分析结合细胞学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胸片或胸部CT对周围型肺癌进行定位,然后运用纤支镜对亚段支气管及其远端行刷检术,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再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DNA染色.由细胞病理学医生对巴氏染色片子做常规细胞检查,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对DNA染色片子进行自动扫描诊断.结果 纤支镜刷片检查总阳性率21.9%.DNA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的阳性率为53.1%.结论 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行DNA倍体分析结合细胞学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可以获得较常规细胞学检查更高的细胞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3.
目的研究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主要出生缺陷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调查现场,对调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孕满20周及以上的所有出生人口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结果调查地区2002—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4.2/万,发生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包括腹股沟疝(182.2/万)、无脑儿(104.4/万)、先天性智力低下(79.4/万)、先天性心脏病(73.2/万)和脊柱裂(63.9/万),前五位出生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的60%。国内外出生缺陷统计分析一般不包括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和先天性智力低下,如果不包括这四类出生缺陷,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7.2/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脊柱裂、脑积水(40.5/万)和脑膨出(31.2/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6.2/万,明显高于女性(640.4/万)。孕产妇年龄<20岁组和>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4岁和25~29岁年龄组。低龄孕妇发生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甚至显著高于高龄孕妇,孕产妇年龄<20岁组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分别是408.8/万和188.7/万,而>30岁组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04.8/万和9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随着孕产次的增加而明显提高。结论中国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神经管畸形异常高发。不仅是高龄孕妇,20岁以下的低龄孕妇同样是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4.
作者报道两例短时接触煤尘发展成进行性大块纤维性病变(PMF)的尘肺患者,并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RNAC)检查的情况。例1,男,51岁,1948~1955年接尘7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体检未见肺高压或右心衰竭证据,肺可闻少量喘鸣音。肺功能试验见肺活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等都有所减  相似文献   
15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该院2002年4月-2004年11月住院的204例AECOPD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痰标本中分离出共82株致病菌,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G^-)(63.4%),铜绿假单胞菌占20.7%,大肠埃希氏菌占17.1%,克雷伯菌属占11.0%;革兰阳性菌(G+)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4.6%),金葡球菌占8.5%,表皮葡萄球菌占4.9%;真菌占6.1%。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肺炎链球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红霉素耐药;而对金葡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其敏感性达100%。结论 AE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用抗生素。经验用药,对病情较轻患者,可选用青霉素及第一代头孢菌素;对病情重及反复住院者,宜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  相似文献   
156.
老年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酝酿和提出 ,被称之为世界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与此同时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为世人瞩目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召开向世人揭开了新的历史一幕。两者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延续 ,成为 2 1世纪全球面对的两大中心议题 ,并成为 2 1世纪全球战略决策的基本内容。因此 ,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并寻求一个共同的认识与目标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1 研究的起点 :代际关系1.1  可持续发展中的代际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中着眼…  相似文献   
157.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和Ⅰ期切除吻合的可能性。方法 分析1994-1998年收治的17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情况,并收集同期国内正式发表的40篇有关此病的外科治疗报道,共计1889例,结合文献综合评价其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切口感染124例,占6.6%;肺部感染21例,占1.1%。1889例中,有1598例做切除吻合,发生吻合口瘘50例,占3.1%。手术死亡93例,占4.9%。术后5年生存率:Ⅰ期切除吻合者为26.0%=48.0%,分期手术者为20.0%-38.0%。结论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Ⅰ期切除吻合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必须注意手术技术,术中肠道灌洗、合理应用抗菌素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8.
对于剧烈疼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类药物的镇痛作用能取代麻醉药品,但麻醉药品具有的两重性,又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在管理中,如果使用得当,可以缓解病情,否则易造成流弊而危害社会。当前,个别基层医院由于医护人员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对麻醉药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失效或流失到社会和滥用麻醉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无明显胆管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without obvious biliary dilatation, PBM-nonOBD)患儿的手术疗效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内镜治疗PBM-nonOB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十二指肠镜治疗PBM-nonOBD患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例患儿, 随访时间(19.7±8.6)个月, 治愈率为54.5%(24/44), 其中治疗有效24例(为治疗有效组), 治疗无效20例(为治疗无效组)。术后不良事件以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最常见(7/44, 15.9%), 其中27.3%(12/44)的患儿最终需接受根治术, 15.9%(7/...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