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与目的:临床发现同一分期的结肠癌患者实行同一方案治疗预后不同,寻找能单独或结合临床病理分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非常必要。本研究选择有争论的增殖转移相关蛋白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研究它们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分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手术的620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蜡块,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MMP-7表达,研究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survivin表达正常肠黏膜阳性率为0,而癌组织阳性率为4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7表达正常肠黏膜阳性率为40.9%,而癌组织阳性率为8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的表达各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越晚阳性率越高。MMP-7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体、组织类型、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P-7阳性、survivin阳性是结肠癌患者肿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P-7、survivin均与结肠癌的发生相关,是影响结肠癌患者肿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2.
背景与目的:当前除临床病理分期被广泛应用外,分子分期可以使结直肠癌的分期更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个或某一类转移相关标志物过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1998年95例结直肠癌的石蜡标本,用组织阵列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黏附分子(Homing cell 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atalloproteinase-2,MMP-2)、COX-2(cyclooxygenase-2)、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和多个肿瘤标志物过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Dukes’A、B期患者中,CD44v6、EGF和EGFR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0.9%、38.1%和27.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8.3%、8.8%和11.8%(P=0.045、0.022和0.047);Dukes’C期患者中,MMP-2、COX-2和VEGF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为73.3%、69.2%和62.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37.5%、25.0%和25.0%(P=0.045、0.017和0.049)。Dukes’A/B期中4~6个以上指标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高于1—3指标阳性组,而5年生存率低于1—3指标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和0.030):而Dukes’C期中两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EGF和EGFR蛋白过表达与Dukes’A/B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MMP-2、COX-2和VEGF蛋白过表达与Dukes’C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对于DukesA/B期患者,肿瘤转移标志物高表达越多,复发转移的概率越高,5年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结核蛋白芯片、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菌素(PPD)皮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45例肺结核和30例非结核性肺疾病患者,同时进行结核蛋白芯片、痰抗酸杆菌直接涂片、PPD皮试,观察单项和联合指标对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结核蛋白芯片、PPD及痰涂片的敏感性分别为66.7%、44.4%、22.2%,特异性分别为93.3%、84.6%、100%。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对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为86.7%,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及痰涂片的阳性检出率提高到88.9%,与单项检测的最高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80%,与PPD或结核蛋白芯片单项检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较有效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蛋白芯片联合PPD、痰涂片抗酸染色,能显著提高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但特异性并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农四师六十二团医院党支部以做好“五个工程”建设为突破口,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观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项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为保障霍尔果斯区域内各族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 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堡垒工程” 90年代初,随着新疆最大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边贸的兴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新TNM分期系统在我国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 收集855例首次在我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分别按新、旧TNM分期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各期的生存率,并将新、旧分期进行比较,分析新分期的优缺点。结果 按旧分期系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79.9%、56.4%和11.5%,各期差异有显著性;按新分期系统,Ⅰ,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84.5%、71.2%、82.9%、57.0%、34.2%和11.5%,其中ⅢA与ⅡA,ⅡB的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各期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新分期对评价结直肠癌的预后较旧分期更为精确,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化和统一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拟行急诊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68.42±4.86)岁,年龄范围为60~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30例。右...  相似文献   
107.
影响Ⅱa(T3N0M0)期结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响Ⅱa(T3N0M0)期结肠癌患者预后因素,为评估Ⅱa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收集243例根治性切除的Ⅱa期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Ⅱa期结肠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 Cox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围手术期输血、病理分级、送检淋巴结数目是影响Ⅱa期结肠癌患者肿瘤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病理分级、送检淋巴结数目是影响Ⅱa期结肠癌患者肿瘤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性别、年龄、血型、围手术期输血量、病程、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转移淋巴结数目、肠壁浸润深度、远处转移、Dukes分期等14项临床病理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对1 126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输血量、病程、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转移淋巴结数目、肠壁浸润深度、远处转移、Dukes分期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仅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Dukes分期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Dukes分期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肝内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TLSs)的数量、类型及内部Treg、Tfh浸润水平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Kasai手术患儿30例(BA组)肝脏标本, 根据患儿术后5年的随访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BA-Good, 19例)、预后不良组(BA-Poor, 11例), 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肝脏标本为对照组。肝楔形活检样本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观察TLSs的形态特征并通过细胞计数将其分为Ⅰ型, Ⅱ型, Ⅲ型, 比较不同组间TLSs总数及分型占总数的百分比, 以及TLSs中Treg与Tfh的浸润水平差异。组间进行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检验, 绘制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 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①BA组的TLSs总数[9. 50(7. 75, 13. 75)]较对照组[6. 00(4. 00, 6. 00)]显著增加(P =0. 0002);BA组Ⅰ型TLSs的百分比明显降低[(27.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踏车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气肺功能的影响及与运动能力改善的关系.方法 对12例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12周的下肢踏车运动训练.在运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积、最大用力吸气峰流速(PIF)、最大吸气压(MIP)、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试验和高强度恒定功率心肺运动试验.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每隔1 min记录受试者潮式呼吸流速-容积(TBFV)曲线.结果 踏车锻炼后COPD患者运动持续时间(T)(t=7.357,P<0.001)和峰运动功率(WRpeak)(t=3.614,P<0.05)显著增加;MIP(t=4.754,P<0.001)和PIF(t=2.440,P<0.05)显著增加;踏车锻炼后COPD患者在等时间点潮式呼吸吸气峰流速(t=-2.747,P<0.05)和呼气峰流速(t=-4.487,P<0.05)均较前显著下降,最大吸气流速储备较前显著增加(t=2.755,P<0.05),最大呼气流速储备较前无显著变化(t=1.326,P>0.05).受试者下肢踏车锻炼后MIP的增加(r=0.613,P<0.05)、PIF的增加(r=0.497,P<0.05)和等时间点最大吸气流速储备的增加(r=0.592,P<0.05)分别与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下肢运动训练可改善COPD患者吸气肺功能指标;运动训练后吸气肌肉力量、PIF和运动中吸气流速储备的增加可能是COPD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主要原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admill training on inspiratory fun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mprovement of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The 12 moderate to severe COPD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to lower-limb exercise training for 12weeks. The routine tests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diffusion function,lung volume, peak inspiratory flow (PIF), 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 symptom-limited progressive cycle ergometer exercise tests and constant work rate exercise tests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program. During the constant work rate exercise tests, tidal breathing flow volume (TBFV) curves were recorded every 1 mir. Results After treadmill training, the exercise duration (T) (t=7. 357, P<0. 001), peak work rate (WRpeak) (t=3. 614, P<0.05), MIP (t=4.754, P<0. 001) and PIF (t=2. 440, P<0. 05)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idal PIF (t=- 2.747, P<0.05) and 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t = - 4.487, P< 0.05 )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isotime. Maxium inspiratory flow reserve (△FLOWinsp) (t = 2. 755, P < 0. 05 )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isotime, and maxium expiratory flow reserve (△FLOWexp) (t = 1. 326, P > 0.05)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The△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IP (r=0. 613, P<0. 05),△PIF (r=0.497, P<0.05) and △FLOWinsp (r=0.592, P<0.05). Conclusions Lower limb 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inspiratory function of COPD patients. The improvement of exercise endurance in moderate to severe COPD patients after lower limb exercise training is due to increases of in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maxium PIF and inspiratory flow reser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