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对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54例无心肺疾病的胸部CT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在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测量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先按性别分两组,再按年龄分3组(20~40岁、41~60岁、61~87岁)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MPR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肺段和亚段肺动脉,应用此法测量动脉管径较为准确.结论 多层螺旋CT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人肠系膜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及其解剖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与尸体标本上观察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对照,测量评价肠系膜动脉。方法 选取正常人230例,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后观测肠系膜动脉,然后对正常肠系膜动脉的多层螺旋CT图像与尸体解剖标本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 活体扫描成像测量人肠系膜动脉,其管径明显大于尸体标本肠系膜动脉测量值(P<0.05); 2.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位置、分支类型及走行与已有尸体标本的资料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3. 不同的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其中,STS-MIP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分支的级别。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其数据可靠,并可以进行大样本的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人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和左肺动脉成像,测量评价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和左肺动脉。方法选取正常人340例,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测量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和左肺动脉,然后对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和左肺动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螺旋CT扫描成像测量的肺动脉的管径明显小于X线测量的肺动脉的管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男、女性别之间的肺动脉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05);③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肺动脉也有差异(P0.05);④右、左肺动脉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⑤不同的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其中,MIP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并且其测量值比其它重建方法测量较为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和左肺动脉,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这种方法优于传统的尸体解剖方法,其数据可靠,此方法可以对活体人的器官进行大样本的形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7月~2002年5月对47例移位髋臼骨折AO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腔动脉的三维成像与解剖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成像,和尸体标本上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进行对照,测量评价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方法选取正常人220例,上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观测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然后对正常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多层螺旋CT图像与尸体解剖标本的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活体扫描成像测量的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管径明显大于尸体标本肠系膜动脉测量值(P<0.05);②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起始位置、分支类型、走行与已有尸体标本的资料结果有较大的差异;③不同的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其中,STS-MIP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分支级别。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这种方法优于传统的尸体解剖方法,其数据可靠,并可以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改良Lejour法乳房缩小术42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乳房缩小术的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14年2月,笔者对来院的乳房肥大症患者采用Lejour法改良术式,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新乳晕周径,并减少直线切口的长度,切开后剥离乳腺组织,仅保留上部蒂营养乳头、乳晕,去除部分肥大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将乳腺组织缝合悬吊于第2肋,重塑新乳房外观,下皱襞多余皮肤可适当辅助切口切除。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1.2个月,2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切口愈合延迟,均经换药,切口4周内完全愈合。术后乳房挺拔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满意度高。结论:对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后手术乳房外观满意,乳晕及下极处瘢痕不明显,无下皱襞皮肤堆积,远期效果好,可作为乳房缩小术的可行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病例患者女,45岁,因双侧颞部凹陷,影响外观,于2006年10月在外院行双侧颞部膨体聚四氟乙稀(expandedp01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补片材料填充术,经颞部发际内切口置入。术后1个月颞部填充部位出现皮肤红斑且逐渐加重,局部烧灼样感,伴有瘙痒,常自行服用阿司咪唑(息斯敏)及局部应用皮炎平软膏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发作,不能治愈。  相似文献   
18.
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中端粒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水平,为其作为种子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并传代,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分析,并用油红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的鉴定;采用TRAP法分别检测新鲜的不同时间培养的人脂肪干细胞和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人脂肪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脂肪干细胞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多向分化的能力,且表达干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新鲜分离和传代的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培养12代内端粒酶活性呈阴性或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成脂诱导分化,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培养3~6 d后端粒酶活性开始出现逐渐降低.结论 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脂肪抽吸术中得到的细胞主要是人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的过程中,人脂肪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未见异常表达;成脂诱导分化早期人脂肪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增高,其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人们对应用注射软组织填充物来改善机体的轮廓及软组织缺损的研究及应用从未停止,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批新的注射填充材料相继出现,并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1],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异物肉芽肿(foreign body granulomas,FBG)的反应较为常见[2].鉴于国内目前对注射填充物的应用及引起的并发症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注射用真皮填充物的种类及其引起的异物肉芽肿反应做一个综述性介绍,并探讨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隆乳术及乳房缩小术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很多的乳房整形手术得到了完善和创新,尤其在西方国家,乳房美容整形手术在整形外科中所占的比例很大[1],且国内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鉴于隆乳术及乳房缩小整形术占乳房整形术中的比例较大,同时也是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的热点,笔者现对隆乳术及乳房缩小术的研究及进展做如下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