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生血肾灵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氨基酸(AA)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临床上收集了31例CRF处于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的患者,给予生血肾灵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病人的血游离AA、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24h尿蛋白定量(UP/24h)、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经生血肾灵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血液中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明显降低(P<0.01),总必需氨基酸(EAA)和EAA/NEA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的血浆T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UP/24h,Scr,BUN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生血肾灵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延缓肾衰发展。  相似文献   
82.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本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 0 3% ,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由痛风所致终末期肾衰者占 0 6%~ 1 .0 %。据Zollinger统计 ,尿酸性肾病在 2 3,30 0例尸解中占 0 2 % ,而痛风病人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既往认为本病在我国罕见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况的改善 ,其发病率已逐年增加 ,以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1 临床分型临床上又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尿酸性肾病 ,原发性者其发病机理与下述因素有关 :(1 )…  相似文献   
83.
什么是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为慢性进展性疾病,好发于35—50岁。该病初起症状往往不明显,患者感到乏力,小便中泡沫多,双下肢浮肿等。患者往往因水肿加重而就诊。查尿常规发现蛋白尿伴有或不伴有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肌酐升高、肾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尿毒症。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肾平颗粒对1-磷酸鞘氨醇(S1P)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BMC)增生的调节作用。方法:S1P刺激RGMC后,用MTT法观察RGMC增生情况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法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内皮分化基因受体3/5(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gene3/5,EDG3、EDG5)、CTGF蛋白水平的变化;制备EDG3、EDG5质粒。EDG3、EDG5质粒同时转染RGMC后,观察肾平颗粒对RGMC增生及EDG3、EDG5、CTGF表达的影响。结果:(1)肾平颗粒能抑制S1P刺激引起的RGMC增生。转染EDG3和EDG5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2)肾平颗粒能抑制S1P刺激引起的RGMC表面EDG3和EDG5蛋白水平的过表达,转染EDG3和EDG5后,肾平颗粒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3)肾平颗粒能抑制S1P刺激引起的RGMC内S1P通路下游CTGF蛋白的过表达,转染EDG3和EDG5后,肾平颗粒对CTGF蛋白和mRNA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肾平颗粒能通过抑制S1P刺激引起的RGMC表面的EDG3、EDG5过度表达,来实现抑制RGMC增生及S1P通路下游CT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肾9方联合清热膜肾冲剂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2(IL-2),探讨该方案治疗多药无效IMN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多药无效IMN患者44例,采用肾9方(每天1剂,分2次口服)联合清热膜肾冲剂(1包/次,每天3次)治疗,疗程为24周.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U)、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 +/CD8+比值)、IL-2的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基本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5%、68.2%、84.1%;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显效率为90.9%;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4 hU明显降低(P<0.01),Alb明显升高(P<0.01);TC、TG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1,P<0.05);SCr及BUN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GFR显著升高(P<0.05).CD4+、CD4+/CD8+比值明显提高(P<0.01),CD8+明显降低(P<0.01);IL-2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9方联合清热膜肾冲剂治疗多药无效IMN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体内异常表达的IL-2水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黄芪与牛蒡子不同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大鼠模型,将黄芪、牛蒡子各分为高中低剂量,按照正交设计进行不同剂量的组合。大鼠灌胃4周或8周,分别检测尿蛋白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内CTGF的基因表达。结果黄芪与牛蒡子配伍可减少STZ模型大鼠24h尿蛋白的排出,抑制系膜基质的增加,下调肾组织CTGF mRNA的过高表达。实验第4周时,以黄芪中低剂量为主的配伍作用效果较好;第8周时,以黄芪高剂量为主的配伍在减少24h尿蛋白、抑制系膜基质积聚和降低CTGF mRNA的表达方面作用明显,同时牛蒡子的剂量不宜过大。结论黄芪与牛蒡子配伍可降低肾组织CTGF的表达,减轻糖尿病肾脏病变;在病变不同阶段,黄芪与牛蒡子配伍剂量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陈氏肾9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予陈氏肾9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缓解率分别为76.7%、59.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肾9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尤其适用于常规西药治疗不敏感的患者。  相似文献   
88.
有关IgA肾病蛋白尿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有80%的IgA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89.
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0年~2005年间以"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的膜性肾病170例,其中单纯采用益气活血化湿中药治疗的70例(列为中药组),益气活血化湿方案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00例(列为中西医结合组),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治疗1年、2年及4年以上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0%、91.43%和92.86%,4年以上的完全缓解率为71.43%.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药组能显著减少尿蛋白排泄量及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P=0.000),其作用与中西医结合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170例膜性肾病中的128例肾病综合征进行分析,中药组(49例)总有效率为85.71%,中西医结合组(79例)为82.2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益气活血化湿方案具有疗效确切而巩固、复发率低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0.
蝉花菌丝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蝉花菌丝延缓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观察和评价蝉花菌丝对实验大鼠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大鼠行5/6肾切除,建立肾小球硬化模型,并用蝉花菌丝对其治疗42 d,其间观察大鼠的尾动脉血压和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并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种生化指标(Scr、BUN、Alb、TG、TC、Hb、HCT、RBC)和取材作病理分析,行HE染色,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肾小球平均损伤面积的百分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进行Col-Ⅳ、PAI-1、u-PA、u-PA mRNA和PAI-1 mRNA免疫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模型对照组中Col-Ⅳ、PAI-1、u-PA蛋白表达作相关分析.结果:蝉花菌丝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大鼠肾重/体重比值,24 h尿蛋白量,降低大鼠BUN和Scr(P<0.01);模型组大鼠尾动脉血压在42 d里均明显高于蝉花菌丝组(P<0.05);蝉花菌丝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白蛋白均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免疫组化显示蝉花菌丝能减少大鼠肾小球中PAI-1蛋白的表达,提高u-P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Col-Ⅳ的表达明显强于蝉花菌丝组(P<0.01);原位杂交技术显示u-PA mRNA和PAI-1 mRNA主要表达定位在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襻和部分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蝉花菌丝组大鼠的u-P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PAI-1 mRNA的表达弱于模型组大鼠(P<0.05);经等级相关分析,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中PAI-1蛋白的表达和肾小球内Col-Ⅳ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32;P<0.01).结论:蝉花菌丝减轻了肾小球的损害,改善了动物的肾功能和肾衰竭并发症(贫血、营养不良),延缓了肾小球硬化的进程,其机制可能具有下调PAI-1的表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上u-PA的表达相应增高,使肾小球内Col-Ⅳ的表达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