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黄芪与牛蒡子不同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大鼠模型,将黄芪、牛蒡子各分为高中低剂量,按照正交设计进行不同剂量的组合。大鼠灌胃4周或8周,分别检测尿蛋白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内CTGF的基因表达。结果黄芪与牛蒡子配伍可减少STZ模型大鼠24h尿蛋白的排出,抑制系膜基质的增加,下调肾组织CTGF mRNA的过高表达。实验第4周时,以黄芪中低剂量为主的配伍作用效果较好;第8周时,以黄芪高剂量为主的配伍在减少24h尿蛋白、抑制系膜基质积聚和降低CTGF mRNA的表达方面作用明显,同时牛蒡子的剂量不宜过大。结论黄芪与牛蒡子配伍可降低肾组织CTGF的表达,减轻糖尿病肾脏病变;在病变不同阶段,黄芪与牛蒡子配伍剂量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2.
肾安方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蝠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安方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肾安方治疗,对照组以蒙诺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56.67%(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和血肌酐均降低(P〈0.05),治疗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渗透压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提高尿渗透压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安方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生血肾灵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氨基酸(AA)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临床上收集了31例CRF处于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的患者,给予生血肾灵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病人的血游离AA、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24h尿蛋白定量(UP/24h)、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经生血肾灵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血液中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明显降低(P<0.01),总必需氨基酸(EAA)和EAA/NEA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的血浆T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UP/24h,Scr,BUN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生血肾灵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延缓肾衰发展。  相似文献   
104.
莪术对肾脏细胞外基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为探讨莪术对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作用机理。将2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中药组(C)3组,对B、C组大鼠制成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C组大鼠用莪术煎剂灌胃。6d后处死动物,观察肾间质CD8^ T细胞,ECM型胶原Ⅲ、Ⅳ及纤维连结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C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0.01)。提法莪术通过影响高凝状态促进ECM降解,减少CD8^ T细胞浸润和影响TGF-β等细胞因子的产生,防止或减少了ECM过度积聚,从而改善了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慢性肾盂肾炎是由非特异性致病细菌侵入一侧或两侧肾脏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多发于女性,对于绝经期前后,特别是绝经后妇女此病发生率更高,且有其一定的临床特点。本文就30例绝经期前后妇女慢性肾盂肾炎和27例青年对照组进行对比,以探讨绝经期前后妇女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和中医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06.
陈以平教授巧用蝉花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蝉花,对于大多数学习中医的年青学者而言,也许并不是很熟悉。其实,蝉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是一些蝉的土栖若虫受到蝉拟青霉等真菌寄生的产物。《本草图经》曾有记载:“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西人有赍至都下者,医工云,入药最奇。”其性味甘寒无  相似文献   
107.
由陕西省中医医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于2009年6月11-14日在古城西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穆大伟秘书长,陕西省卫生厅黄立勋副厅长,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范兵局长和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刘绍国会长,陕西省中医医院主要领导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8.
陈以平教授"微观辨证"学术思想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以平教授长期致力于肾脏病理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在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观辨证的学术思想,并倡导以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在IMN患者中LP(a)的水平及其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83例慢性肾脏病(CKD)3期以内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24h尿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IMN肾病组46例和IMN非肾病组37例,并与56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别测定各组的LP(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uPm。结果:IMN肾病组和IMN非肾病组的血清LP(a)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肾病组LP(a)较IMN非肾病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LP(a)为因变量,以Alb、24hUpro、Scr、BUN、TG、TC、HDL、LDL、ApoAl、ApoB为自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a)与TC(r=0.530,P〈0.01)、LDL(r=0.571,P〈0.01)、ApoB(r=0.472,P〈0.01)及24hUpro(r=0.256,P〈0.05)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r=-0.472,P〈0.01),与其他血脂变化以及Scr、BUN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存在血清LP(a)的代谢紊乱,在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LP(a)具有更高的水平,而LP(a)的增高会加速肾病的进展,促进肾小球硬化,并易于合并心血管事件。LP(a)与TC、LDL、ApoB以及24h UPro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提示LP(a)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尿蛋白丢失,低Alb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0.
蝉花菌丝抗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蝉花菌丝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冬虫夏草组、蝉花高剂量组、蝉花中剂量组和蝉花低剂量组,实验周期为24d,观察指标有尿素氮、血肌酐、尿NAG酶、肾重/体重的比值、尿蛋白、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蝉花大、中、小剂量组对UUO大鼠尿素氮、血肌酐、肾重/体重的比值、尿蛋白等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并且蝉花大、中剂量组的尿NAG酶测值也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蝉花大剂量组对UUO大鼠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等的改善作用优于虫草组(P〈0.01)。肾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蝉花大、中、小剂量组均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蝉花大剂量组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又与蝉花中、小剂量组和虫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蝉花菌丝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