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6篇
  免费   993篇
  国内免费   439篇
耳鼻咽喉   177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111篇
基础医学   672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3061篇
内科学   1206篇
皮肤病学   170篇
神经病学   467篇
特种医学   5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40篇
综合类   5145篇
预防医学   2186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2136篇
  25篇
中国医学   1767篇
肿瘤学   530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1168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911篇
  2011年   1021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907篇
  2008年   989篇
  2007年   1171篇
  2006年   1033篇
  2005年   1135篇
  2004年   983篇
  2003年   796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535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且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及二者联用对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纤颤(房颤,AF)犬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培哚普利组(P组)、螺内酯组(S组)和二者联用组(P+S组)。各组心房快速起搏8周,建立AF犬模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4周及8周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醛固酮(Ald)水平;起搏前及起搏后8周,测定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起搏8周后停止起搏,观察各组犬AF维持的例数及AF自行持续时间;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组、S组和P+S组犬起搏4周和8周后血浆AngII及Ald水平明显降低,起搏8周后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减小,左心房射血分数显著增大,停止起搏后AF维持率明显减少,AF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CVF值明显降低。而3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阻止长期心房快速起搏AF犬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但二者联用效果并不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15d-PGJ_2对大鼠成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RANKL)、碱性磷酸酶(ALP)及骨保护素(OPG)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2内源性配体15d-PGJ_2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d-PGJ_2(0、10、20、30μmol/L)干预24小时后,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PPARγ2、RANKL、ALP及OPG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浓度15d-PGJ_2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5d-PGJ_2呈剂量依赖性下调RANKL、ALP及OPG mRNA的表达水平,而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PARγ2 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15d-PGJ_2可能通过激活PPARγ2转录活性抑制成骨基因mRNA的表达,参与增龄相关的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在老年人肺部疾病并存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半年来因肺部疾病住院并高度怀疑并存IPA的老年患者,予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后,行BALF GM检测,同时行血清GM检测,并予痰或BALF真菌培养及涂片、胸部计算机断层显像(CT)等检查,依照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和真菌研究小组(EORTC/MSG)的建议,依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证据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入选者分为确诊IPA、临床诊断IPA、拟诊IPA和非IPA患者,用统计学方法了解BAIF GM检测的诊断效率。 结果 共76例高度怀疑IPA的老年患者入选,其中1例确诊IPA,11例临床诊断IPA,6例拟诊IPA,以上18例作为病例组,其余58例非IPA患者作为对照组。当以GM值为0.5作为界值时,BALF GM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82.8%、60.0%和94.1%.而血清GM检测在同样界值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6%、91.4%、66.7%和86.9%;以GM值为1.0作为界值时,BALF GM和血清GM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可达100%,但BALF GM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66.7%和90.6%)明显高于血清GM检测(22.2%和80.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以GM值0.725为界值时BALFGM检测诊断效率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96.6%。 结论 BAIF GM检测在诊断老年人肺部疾病并存IPA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乙醛对肝星状细胞(HSC) 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中药抗纤复方I号(KXI) 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获得并原代及传代培养HSC,大鼠灌以KXI 制备药物血清,以乙醛和药物血清作用于HSC,通过RTPCR 测定细胞内α1(I) 型胶原mRNA 的表达,以放射免疫法和ELISA 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扩张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扩张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5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有肿瘤病灶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病灶的造影参数始增时间(rise time,RT...  相似文献   
997.
胸痹心痛痰浊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的研究,是近50年来中医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制约中医学发展的瓶颈.同时证的客观化研究又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课题[1].将中医证型与现代检测指标及实验室数据融为一体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2,3].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Cyclin G和p53在结肠癌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及其31例癌旁组织中的Cyclin G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G高表达于结肠癌细胞核,结肠癌组织中Cyclin G和p53表达率分别为62.9%(44/70)和77.1%(54/70);癌旁组织中Cyclin G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3/31)和3.2%(1/31);Cy-clin G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相关,两者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结论:结肠癌组织中Cyclin G和p53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发生与发展有关。检测结肠癌组织中Cyclin G可能成为结肠癌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9.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是临床上肺癌最常见的亚型,是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过去十几年中,随着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广泛用于常规肺癌筛查,影像学上表现为小结节的LUAD发病率显著增高,其发生发展机制复杂,个体预后差异显著.尽管近年来针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气压固定带的制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引流量、置管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使用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固定可减少渗出,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