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目的探讨接力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宿迁市第三医院修复重建显微外科中心因外伤或瘢痕切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的患者临床资料。设计并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从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邻近的4个区域(股前内侧、股前外侧近端、股前外侧远端和髂腹股沟)选择切取接力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 接力穿支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股前外侧皮瓣、接力穿支皮瓣及其供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 年龄15~65岁, 平均37.3岁。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为12.0 cm×10.0 cm~20.0 cm×13.0 cm。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切取的邻近接力穿支皮瓣区域为股前内侧13例, 股前外侧远端5例, 股前外侧近端6例, 髂腹股沟4例。接力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11.0 cm×7.5 cm。术后随访1~6个月, 平均4.8个月, 28例股前外侧皮瓣和26例接力穿支皮瓣完全成活, 另2例接力穿支皮瓣远端术后2周分别出现1.0 cm×2.0 cm和1.5 cm×1...  相似文献   
372.
目的 探讨早期腰椎穿刺术(LP)预防重型颅脑损伤(STBI)去骨板减压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7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LP治疗48例(LP组),未给予LP干预59例(对照组)。结果 LP术后5例(10.4%)发生脑积水,其中急性脑积水2例(4.2%),亚急性脑积水2例(4.2%),慢性脑积水1例(2.1%)。对照组术后22例(37.3%)发生脑积水,其中急性脑积水11例(18.6%),亚急性脑积水10例(16.9%),慢性脑积水1例(1.7%)。两组脑积水总发生率、急性脑积水发生率和亚急性脑积水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STBI患者去骨板减压术后早期辅以LP可有效降低术后急性脑积水和亚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而对慢性脑积水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73.
374.
抗肿瘤血管生成是近10年抗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研究的热点。血管生成有赖于诱导和抑制血管生成的许多分子之间的局部平衡,血小板反应素(TSP)是最强的肿瘤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分子之一。最近研究证明,TSP的表达水平不仅与恶性肿瘤的进展呈负相关,而且还能抑制内皮细胞的移行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我们采用逆转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TSP1和TSP2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TSP mRNA和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5.
目的:检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群落分布,找出特异性微生物,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维护与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0例患黏膜炎的种植体龈沟液样本(A组)及14例健康种植体的龈沟液样本(B组),提取样本龈沟液中的微生物总DNA作为模板,采用细菌的16S 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GGE电泳分析及克隆测序分析。结果:A组较B组龈沟液量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样本整体相似性为18%,A组各样本群落相似性为29.9%~60.2%,B组各样本相似性30.8%~74%。A组测得5种菌门,包括15种菌属,B组测得4种菌门,12种菌属。A组G-厌氧杆菌比例为69.65%,B组为64.51%。结论:发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时龈沟液量较健康种植体增加,龈沟液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种植体周围组织在健康状态和发生黏膜炎时的龈沟液中微生物群落均具有高度多样性,但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健康种植体及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均以G-厌氧杆菌为主,后者G-厌氧杆菌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376.
低周波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低周波治疗仪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低周波治疗仪进行穴位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氯硝西泮(Clonopin)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6.6%,对照组有效率60.0%,试验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RSS差值为(12.79±3.20),与对照组的(10.1±3.89)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周波治疗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氯硝西泮。  相似文献   
377.
目的观察胃康复冲剂对胃粘膜上皮细胞核、线粒体Zn、Cu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胃康复冲剂治疗6l例脾虚证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患者.治疗前后均作胃镜检查,取胃窦部粘膜测定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微量元素及细胞核DNA含量.结果4组脾虚证和4组IM亚型,在治疗前胃粘膜上皮细胞棱Zn、Cu和DN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而线粒体Zn、Cu水平则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0.01).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0.01).结论胃康复冲剂治愈临床症状、逆转IM和ATP,是通过改善胃粘膜上皮细胞核与线粒体的Zn、Cu、DNA含量和体内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以维护机体内环境适应性调节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378.
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从而探讨老年亚甲减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华东医院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门诊诊断为亚甲减的老年患者87例,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替代治疗。初始替代剂量为12.5gg/日,逐渐增加剂量,至TSH恢复正常,维持原方案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FT3、FT4及sTSH水平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3观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1.L—T4替代治疗后,51例有症状的患者38例有2种以上的症状明显改善。2.L—T4替代治疗后,TC、LDL明显下降(P〈0.05)。结论1.老年亚甲减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2.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替代治疗能改善老年亚甲减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TC、LDL水平。3.老年亚甲减患者的替代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注意个体化。  相似文献   
379.
目的探索慢性胃炎中无症CSG、无症CAG、有症F型、有症CSG和有症CAG的病理生理学渊由. 方法对188例患者,应用透射电镜、能谱仪、图像分析仪与化学发光法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步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微量元素、DNA和SOD,以及LPO. 结果胃黏膜上皮细胞核Zn、Cu、DNA和血清LPO含量,健康对照组(7.6±0.4,58.4±0.3,12.6±2.7,2.6±0.6),无症CSG组(7.8±0.3,58.6±0.4,13.0±3.1,2.9±0.4),无症CAG组(7.8±0.3,58.7±0.3,14.3±2.8,3.1±0.4),有症F型组(7.9±0.4,58.7±0.5,13.5±4.6,2.9±0.7),有症CSG组(8.1±0.5,58.9±0.5,15.2±3.2,4.2±0.7),有症CAG组(8.6±0.4,59.3±0.5,16.5±3.1,4.5±0.6);而线粒体Zn、Cu和胃黏膜SOD含量,健康对照组(9.2±0.5,58.3±0.3,170.5±6.1),无症CSC组(8.9±0.5,58.2±0.3,167.2±5.3),无症CAG组(8.8±0.4,57.5±0.2,166.1±4.2),有症F型组(8.9±0.5,58.0±0.3,167.9±5.7),有症CSG组(8.6±0.5,57.8±0.3,163.3±5.6),有症CAG组(8.3±0.4,57.5±0.3,161.2±4.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与此发生同步变化. 结论有病有症、有病无症、无病有症都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质量变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