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总结NevinV期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手术和病理确诊的NevinV期胆囊癌7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脑彩超正确率达75.0%(21/28),CT结合增强扫描正确率达82.1%(32/39)。NevinV期行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胆囊癌切除术23例,平均生存期为1年3个月;11例NevinV期行姑息性胆囊切除,平均生存5个月;NevinV期仅能行剖腹探查和活检术、对症治疗38例、腹腔镜探查和活检2例,平均生存期仅2个月。结论对无手术禁忌证的病人应积极行手术探查、腹腔镜探查和活检。病变范围较广泛者可行肿瘤化疗药敏试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应用等综合措施,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2.
转录因子Spl是一种基本的、参与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转录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三氧化二砷(As203)在治疗白血病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实体瘤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它能减少大鼠肝癌肝移植后的肿瘤复发[2,3].本研究旨在观察转录因子Spl在As2O3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4].  相似文献   
43.
对于胃、结直肠癌患者来说, 腹膜转移是肿瘤晚期的标志性事件。既往的全身化疗及姑息性手术治疗模式对其疗效很差, 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部分腹膜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已经成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标准治疗策略。但是, 该方案在我国并未获得统一认识和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我国胃、结肠癌腹膜转移癌的诊治现状同时, 就我国未来开展胃肠癌腹膜转移瘤的规范治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检测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的影响,以探讨其对结直肠癌化学预防的机制。方法:培养结肠癌细胞株Caco-2,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进行干预,并观察、检测其对细胞生长、增殖周期、凋亡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高浓度阿司匹林组细胞大量死亡;低浓度阿司匹林促进细胞凋亡,但不影响细胞增殖周期;随浓度增高,凋亡比率增大。阿司匹林能改变细胞形态及细胞的骨架结构。结论:阿司匹林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改变其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45.
用10%力能配制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用10%力能配制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和疗效。方法用10%力能配制7种全合一营养,在25℃贮存24小时,测其中脂肪颗粒直径。156例静脉输注这些营养液共1248次,密切观察病人输液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并作代谢和营养监测。结果在25℃24小时贮存期,全合一营养液中的脂粒平均直径无明显变化,975%脂粒小于06μm,无大于6μm者。在营养输液期间,病人无不良临床反应和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治疗1周以上者氮平衡明显改善,2周以上者血清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升高。结论用10%力能配成的7种全合一营养液在25℃贮存24小时仍然稳定,静脉输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11例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7~21 d (中位13 d)。术后随访1~35个月,无切口疝形成及腹壁膨出。10例术后切口慢性疼痛,2~4周缓解。1例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安全可行,近期临床效果较理想,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7.
乳腺癌组织中期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期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病理标本中期因子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64例乳腺癌病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79.7%(51/64例)患者中期因子表达阳性,中期因子表达检测率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中期因子的检出与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中期因子与乳腺癌的进展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中期因子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陆巍  陆维祺  朱隽  郑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03-404,415
[目的]E1b缺失的重组腺病毒因其能在肿瘤细胞中特异复制,是目前较有希望的生物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其体内应用仍需慎重。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重组腺病毒人体体表恶性肿瘤内注射后体内外播散状况并推测其在试验期内的环境安全性。[方法]收集参加E1b缺失的重组腺病毒H101临床试验病人的外周血、尿、粪、咽拭子、注射部位皮肤拭子和肿瘤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相应检测。[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H101 DNA,d1、5、22阳性率分别为:32.4%、40.6%、5.3%,尿、粪、咽拭子、注射部位皮肤拭子阳性率均为0;治疗前后抗人5型腺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7.5%和61.1%;肿瘤组织腺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阳性6/9例。[结论]发现重组腺病毒H101在肿瘤内复制和体内播散证据,未发现其体外播散证据,重组腺病毒体表肿瘤注射,治疗期内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测定胃结直肠原发性癌组织和对照组组织中的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ine oxidoreductase.XOR)活性的变化,来研究癌肿的发生和发展在胃肠道各部位所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变化,为治疗胃、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中山医院手术室中速冻保存的胃肠道癌切除标本49例,分别测定癌肿组织和标本切缘相对正常组织的XOR活性,按照性别、年龄、部位、分化程度4个指标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部位分组,结肠组内的癌组织XOR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338和1.1404U,两者酶活性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所有分组中癌组织和对照组的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用广义线性模型和SNK法分别分析,正常粘膜组织按照部位分为三组的组问XOR活性均数无差异。结论:人原发性结肠癌组织在其发生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变化,可能产生抑制XOR活性的物质,其原因和机制尚待更多病例标本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11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病例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本组11例患者,除1例肾上腺肿瘤较小未手术未明确病理类型外,其他1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5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发生。其中胃肠道间质瘤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和乳腺浸润性导管腺癌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7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肿瘤,具有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理类型多、预后较相应散发性肿瘤差的特点。开展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群的定期体检,提高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可能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