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波形钢板固定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波形钢板固定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7具人尸股骨标本骨折后采用波形钢板和普通钢板加以固定,对照比较了两种不同固定方式下轴向压缩、三点弯曲、扭转试验下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波形钢板的强度比普通钢板的强度大32%,刚度高33%,二者呈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试验证明:波形钢板固定的应力遮挡率小于普通钢板32.5%,有利于骨重建应力环境的改善,能加速骨痂生长。两种钢板本身的强度和刚度也显示了前者优于后者。证明采用波形钢板是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的,临床应用波形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147例,经5~24个月随访,优良率达95.8%。结论:波形钢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波形接骨板是我院自行设计的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材,为了解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加压接骨板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分别应用波形接骨板和加压接骨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56例和49例,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波形接骨板组56例,共有3例并发症(5%),再手术2例;加压接骨板组49例,共有14例并发症(28.6%),再手术7例。结论:波形接骨板固定股骨干骨折显著优于加压接骨板固定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的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访周期1.5-2年,分析其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Harris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之内死亡2例,余2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7分。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评估和处理、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Ⅰ期组合肌瓣加骨移植治疗小腿中上段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避免分期、多次手术治疗的缺点,探讨Ⅰ期组合肌瓣加骨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大块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7例小腿中上段骨软组织缺损采用组合肌瓣加颗粒状骨移植治疗,其中3例组合肌瓣是腓肠肌内侧头、胫前肌和比目鱼肌,3例是腓肠肌内侧头和胫前肌,1例是腓肠肌内侧头和比目鱼肌.结果:7例随访11~44个月,平均为28.4个月.5例获得骨愈合、Ⅰ期修复软组织缺损.1例术后出现胫前肌瓣部分坏死,再次行局部皮瓣转移覆盖,获得成功.另1例松开外固定支架锻炼时发生再骨折,闭合复位后重新拧紧支架,获得骨愈合.结论:小腿中上段大块骨软组织缺损采用Ⅰ期组合肌瓣加颗粒状骨移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切取胫前肌瓣时,应注意保留近端部完整的肌腹,以防发生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4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髋臼骨折常继发于高能量暴力。髋臼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有创伤性髋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当出现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时,对于部分患者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惟一有效的手术方法。髋臼骨折 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必然会增加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难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选择切口、内固定和处理异位骨、骨缺损和骨不连、选择假体、控制感染和保护坐骨神经等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无论是早期急诊还是髋臼骨折手术失败后,抑或是髋臼骨折晚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甲壳素-聚已内酯复合接骨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可吸收生物接骨板的降解速度及降解时间,并观察邻近组织对可吸收生长接骨板的反应.方法在实验组中,用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复合材料制成的可吸收生物接骨板及螺钉,包埋于20只新西兰兔右胫骨中段;在对照组中,选择8只新西兰兔,于相应部位植入金属钢板.实验组动物于手术后2、4、6、8、12周处死.对照组于术后4、8周时分别处死.所有实验组的实验动物均行生物吸收率(BAR)测定,并行病理切片观察局部组织对接骨板的反应.结果 PCL制成的生物接骨板及螺钉在动物体内降解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但不成线性关系.4周组吸收率为4.36%,6周组为7.35%,12周组为12.8%.实验组组织学表现为术后2周时即有较明显的炎症反应,6周组更明显,此后逐渐减弱,但12周时仍可见炎性细胞.同时可观察到成骨反应.植入对照组未观察到同样的结果.结论 PCL接骨板在体内可吸收,但有部分可引起较明显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同时可诱导成骨反应.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骨断端有限修整后颗粒状骨移植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对13例难治性骨不连患者采用骨断端有限修整后外固定架固定、自体颗粒状骨移植方法 治疗. 结果 平均随访22.6个月(19~3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并在随访终点前完全负重或恢复以前工作.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平均为10.6个月(7~18个月).8例患者发生间隙性或持续性针道感染,经过治疗后感染停止或缓解,拆除外固定架后无感染残留.结论 骨断端有限修整后自体颗粒状骨移植是治疗难治性骨小连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8.
不同微粒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界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产生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组织学反应 ,并比较不同微粒的差异 ,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雌雄不限。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甲组 :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 ;乙组 :注入钛合金微粒 ;丙组 :注入骨水泥微粒 ;丁组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第 2周开始向关节囊内注入各种微粒悬液 ,每次 0 2ml,每隔两周一次直至术后 1 4周 ,在第 1 6周处死动物 ,取股骨远端及关节囊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光镜观察关节囊滑膜的组织细胞反应、吞噬磨屑情况。从各组标本中取 0 2 g组织 ,并制成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 ,放免法测定TNF -α含量。结果 各实验组假体隧道边缘产生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 ,其中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而对照组的假体隧道边缘未见明显的组织细胞反应。聚乙烯组、钛合金组、骨水泥组假体隧道边缘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各实验组的关节滑膜细胞增生 ,滑膜下为较多的胶原纤维组织 ,并可见巨噬细胞浸润 ,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而对照组的滑膜基本正常。各实验组组织中的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49.
清创后Ⅰ期改良开放式松质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缩短慢性骨髓炎的疗程,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设计并采用清创后Ⅰ期改良开放式松质骨移植对39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9例患者中,37例(95%)治疗成功,2例感染复发。结论 (1)清创后Ⅰ期植骨的疗效与Ⅱ期植骨相似。(2)改良开放植骨创面小、愈合时间短、不需要植皮或皮瓣移植,与Papineau方法相比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柄与骨的接触面积,并探讨接触面积的大小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用尸体股骨15根,分为三组,分别行直柄,弯柄和解剖型假体置换,测量各类型假体的柄-骨接触面积,包括近段内侧面,远段外侧面和总接触面积,结果 解剖型假体三个面积(78%,49%,37%)均高于另两种假体;直柄与弯柄假体相比,总的接触面积无明显差别(25%,26%),直柄假体近段内侧接触面积小于弯柄(52%,70%),远段外侧大于弯柄(43%,36%)。结论 (1)三种假体的总接触面积均较低,而应力集中的近段内侧和远段外侧接触面积高,有利于负荷向骨的转移。(2)解剖型假体与骨的配合更好。(3)直柄假体容易下沉,而弯柄假体容易外翻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