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于复杂的髋臼骨折或陈旧性髋臼骨折 ,进行非手术治疗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其治疗的效果均不满意[1] 。随着关节外科技术、假体材料及设计的不断改进 ,对于这类骨折病人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关节功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 12例 ,男性 10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4 1 7岁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 7例 ,坠落伤 3例 ,挤压或其它伤 2例 ;合并有其它脏器伤 4例 ,坐骨神经伤 2例 ;骨折类型按Judet分类法[1] :后壁骨折 2例 ,后柱骨折 2例 ,横形合并后壁骨折 3例 ,双柱骨折 5例 ,T形骨折 1…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的WeberB型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1.2~3.9年),平均2.8年,根据Meyer和Kumler的临床评价标准以及Leeds和Ehrlich的X线片诊断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达94%。结论: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特别是伴前胫腓韧带撕脱性骨折的WeberB型骨折,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3.
实验性髋关节假体柄-骨接触面积与松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柄与骨的接触面积,并探讨接触面积的大小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用尸体股骨15根,分为三组,分别行直柄、弯柄和解剖型假体置换,测量各类型假体的柄-骨接触面积,包括近段内侧面、远段外侧面和总接触面积.结果解剖型假体三个面积(78%,49%,37%)均高于另两种假体;直柄与弯柄假体相比,总的接触面积无明显差别(25%,26%),直柄假体近段内侧接触面积小于弯柄(52%,70%),远段外侧大于弯柄(43%,36%).结论①三种假体的总接触面积均较低,而应力集中的近段内侧和远段外侧接触面积高,有利于负荷向骨的转移.②解剖型假体与骨的配合更好.③直柄假体容易下沉,而弯柄假体容易外翻摆动.  相似文献   
34.
不同范围的骨膜剥离对兔股骨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不同范围的骨膜剥离对长骨血供的影响,我们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方法了兔股骨不同范围的骨膜剥离后血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骨膜完全剥离后当天血供下降,第4、8天高于健侧;骨膜1/3剥离后当天血供无明显变化,第4、8天均高于健侧。结果表明骨膜剥离的范围增大对血供的损伤加重,但小范围的骨膜剥离并不造成骨血供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5.
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作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的WeberB型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1.2-3.9年),平均2.8年,根据Meyer和Kumler的临床评价标准以及Leeds和Ehrlich的X线片段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达94%。结论: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特别是伴前胫腓韧带撕脱性骨折的WeberB型骨折,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6.
不洁注射引起的分枝杆菌感染多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尚未见报道.2001年8月,我院从一骨科病人臀部软组织慢性感染的脓液中分离出1株.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6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评估影像学诊断意义,通过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可明显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积极进行手术后可获得80%的治疗效果优良率。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一定的发生率,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手术,对于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腰椎间盘手术术后复发、全椎板切除的情况可考虑同时行该节段的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38.
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在治疗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技术对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应用该技术对23例髋臼侧假体翻修患者及4例陈旧性髋臼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植骨,植骨块来源于深低温冰箱梯度降温后的冷冻干燥骨。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1年,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6分,无1例假体需要再次翻修,有3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带。结论打压植骨技术可以有效治疗髋臼骨缺损,应注重对颗粒松质骨的制备,植骨床的准备及对植骨块的紧密打压和固定。  相似文献   
39.
骨科手术操作对长骨血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骨膜剥离和髓腔扩大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操作方法,滋养动脉在手术中受到损伤时也需结扎。为了解以上三种操作对股骨血供的影响,作者对24只兔采用核素标记化合物(99mTc-MDP)骨显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手术后当天手术侧放射性计数均少,其中以滋养动脉结扎组减少最多(P值<0.01);髓腔扩大组次之(P<值0.01);骨膜剥离组最少(P值<0.01)。第4天后骨膜剥离组手术侧计数增加幅度较大(P值<0.01),明显高于健侧;滋养动脉结扎组术后第4天,计数已接近健侧(P值>0.05),第9天高于健侧(P值<0.01),髓腔扩大组在实验的第12天内计数一直低于健侧,第12天时计数为0.89(P值<0.05)。由此表明:三种手术后当天血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此后以不同的速度恢复,其中以骨膜剥离组恢复最快;滋养动脉结扎组次之;髓腔扩大组最慢。  相似文献   
40.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骨不连、头坏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骨不连、头坏死的因素分析陆维举许斌赵建宁刘玉秀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及头坏死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内固定质量等。笔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我院1985~1994年间165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