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21.
目的 构建galectin-9基因不同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从人正常大肠上皮组织中扩增出galectin-9三种剪接体的全长片段,分别将片段连接到质粒载体pIRES2-EGFP上,经测序证实插入片段正确后,载体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再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转染效果.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载体上插入的galectin-9三种剪接体碱基序列正确,同时载体成功转染LoVo细胞,并成功表达三种剪接体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galectin-9基因不同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galectin-9的多种功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腹腔镜修补术的225例(246侧)女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170例(183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治疗55例(63侧)。按术中是否保留子宫圆韧带分为保留组(95例,104侧)和切断组(131例,142侧)。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1)保留组中19侧子宫圆韧带能够自然腹壁化,5侧沿子宫圆韧带两侧切开腹膜后再缝合,均采用传统方法将补片平铺在子宫圆韧带前方;80侧采用内环口整形术(Keyhole法),将补片置于子宫圆韧带的后方。保留组采用TAPP 90侧(86.5%),TEP 14侧(13.5%);切断组采用TAPP 93侧(65.5%),TEP 49侧(34.5%)(P=0.002)。保留组和切断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2±1.7)岁和(62.3±1.2)岁(P<0.000);手术时间分别为(31.3±1.3)min和(25.0±1.0)min(P<0.000)。(2)手术无中转。术后住院时间为(1.5±0.2)d,2周内均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术后血清肿10例(4.5%),尿潴留2例(1.0%)。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时,子宫圆韧带是否切断须考虑年龄、手术时间、复发率等多方面因素;如保留子宫圆韧带,切开腹膜再缝合和Keyhole法是可选择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结肠直肠癌组织miR-301a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下调miR-301a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以及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8对结肠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5种结肠癌细胞株中miR-301a的表达。应用瞬时转染方法将miR-301a抑制剂转入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后,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并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下调miR-301a后其靶蛋白PTEN表达的变化。结果:PCR结果显示,miR-301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为高(P<0.05);5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显示,miR-301a抑制剂转染后HCT116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增殖实验显示,下调miR-301a对结肠癌细胞抑制作用明显(P<0.05)。划痕实验表明,miR-301a抑制剂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Western印迹法显示,miR-301a抑制剂转染组细胞PTE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iR-301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高;下调miR-301a的表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且PTEN蛋白表达增加。miR-301a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PTEN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ANGPTL2基因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沉默ANGPTL2后对结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实时定量RT-PCR、ELISA观察ANGPTL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RNA瞬时转染SW1116细胞株后,半定量RT-PCR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片段,并用ELISA检测基因沉默效果;transwell小室检测ANGPTL2基因表达下调后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45例病人中,癌组织中ANGPTL2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36.9±19.3)ng/mL比(5.8±4.2)ng/mL,P<0.001];癌组织中ANGPTL2mRNA的表达量亦高于正常黏膜组织(1.7±1.1比0.7±0.6,P<0.001)。ANGPTL2在SW1116细胞中表达最高。SW1116细胞ANGPTL2基因表达下调后,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迁移、侵袭至下室的SW1116细胞数目减少(P<0.001)。结论:ANGPTL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上皮,并与结肠直肠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沉默ANGPTL2基因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25.
ATRA诱导结肠癌细胞株LoVo分化与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体外研究维甲类化合物的衍生物ATRA对LoVo结肠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 观察ATRA作用下LoVo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ATRA使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阻滞于Go/G1期,高浓度组出现亚“Go/G1”峰。ALP比值增高,高浓度组电镜下见凋亡细胞,TDT法测凋亡细胞比例增高,但传6代后不增加。结论 提示ATRA可诱导LoVo细胞分化及凋亡,但有一定限度;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ATRA化学预防结肠癌提  相似文献   
126.
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来众多学者认为IL-12、IL-10在肿瘤兔疫调控中起关键作用,但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IL-12、IL-10表达紊乱,可能是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1]。本文旨在测定大肠癌患者是否存在IL-12、IL-10细胞因子紊乱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为临床应用细胞团于防治大肠癌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1999年7月一11月入院的45例大肠癌患者,平均46.2岁(23~75岁),男女比为1.3:1,其中盲肠癌4例,升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6例,降结肠癌…  相似文献   
127.
腹腔镜联合内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疾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5例中4例先行术中ERCP取石,取石成功后再行LC;余11例先行LC,继而行ERCP取石。其中肝功能异常和(或)胆总管扩张的10例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TCC),除1例插管失败外,余9例通过TCC证实胆总管结石。手术均获成功,取石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为68min,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无明显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10d,平均为4d。结论: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及因术后ERCP失败而致患者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8.
目的:了解p53,pgp相关性及其对进展期大肠肿瘤患者化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38例进展期大肠肿瘤患者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3,pgp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经密切随访.结果:38例患者中,p53表达阳性23例,阴性15例,pgp 表达阳性23例,阴性15例,pgp表达阳性18例,阴性20例,二者均阳性者10例,将患者分为化疗组及对照组后发现,化 组p53,pg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均阳性者,局部复发率或转移率可达73.33%(11/15),明显高于二者均阴性者(16.7%,2/12);结论:p53,pgp有一定相关性,二者均阳性表达者临床预后差,且pgp的表达与临床化疗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9.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3月间177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手术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132.6±35.7)min,术中出血(94.2±34.1)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13±0.74)d、(3.21±0.45)d、(10.35±2.72)d;平均切除标本长度(17.32±8.26)cm,淋巴结清扫数目(15±8)枚。中转开腹5例(2.82%),腹腔镜手助切除4例(2.26%)。并发症24例(13.56%)。术后随访39(12~97)个月,随访期内发现1例戳创孔肿瘤种植,局部复发5例(2.82%),远处转移7例(其中肺转移2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1例)。累计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83.69%、80.43%及83.14%。Dukes A期、B期、C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3%、76.47%、66.67%。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且符合肿瘤根治原则的,并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0.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XCR7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CXCR7 mRNA表达在结肠直肠癌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但结肠直肠癌中CXCR7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及肿瘤部位均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4、0.024、0.010)。结论: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有差异;CXCR7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的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