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不同压强持续性CO2气腹处理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选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分别在不同压强(6、9、12及15mmHg)99.5%医用CO2气体以及常规培养条件下暴露1h,取各压强组处理后0h和72h细胞,使用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模型进行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气腹处理后即刻(0h),15mmHg压强组结肠癌细胞侵袭荧光强度(11.36±0.861)明显低于处理前(13.43±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且明显低于其他各组(6mmHg组:15.58±1.015,P=0.000;9mmHg组:13.49±0.750,P=0.011;12mmHg组:13.37±0.949,P=0.016;常规培养组:13.43±2.027,P=0.014);6mmHg压强组处理后细胞侵袭荧光强度(15.58±1.015)高于处理前(14.42±1.491),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6),且显著高于其他各压强组(9mmHg组:P=0.013;12mmHg组:P=0.009;15mmHg组:P=0.000;常规培养组:P=0.011)。气腹处理后72h,各压强组处理前、后的结肠癌细胞侵袭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各压强组间的结肠癌细胞侵袭荧光强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气腹能对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产生一过性影响,随着CO2气腹压强的增高,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我院同期收治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分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进行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62例,其中3例(4.8%)中转开腹;开腹手术79例。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1±48.8)min和(136.1±34.9)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9.3±70.1)ml和(100.7±110.5)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腹腔镜组为(2.0±1.4)d,开腹组(3.2±1.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和3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4%和5.4%。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能够达到TME的治疗原则,并可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的再次手术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2月-2009年9月期间17例腹腔镜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例按其盆腔内复发类型分为中央型组(n=14)和前壁型组(n=3).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数据及总体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术前一般资料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镜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27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资料,其中1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吻合口出血的可能因素,对于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和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的胃局部切除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其中8例实施腹腔镜锲型胃局部切除术,15例实施腹腔镜经胃腔黏膜下病灶切除术.手术切除肿瘤直径(2.8±1.3)cm,手术时间(82.2±35.5)min,术中失血量(26.5±15.3)mL,手术切口长度(3.1±1.1)cm,术后恢复排气时间(2.1±0.9)d,术后住院天数(7.8±2.0)d.2例(8.7%)在接受腹腔镜经胃腔黏膜下病灶切除术后出现胃腔内渗血,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45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戳口种植.结论 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是治疗良性胃肿瘤安全、可行及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22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前期(90例)主要通过保护性造口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后期(137例)采用充分的引流、留置肛管、使用生物蛋白胶等预防措施和保守治疗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27例中12例(5.2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前期和后期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6%(5/90)、5.1% (7/137),χ^2=0.022,P=0.88,但前期5例吻合口漏中有4例行腹腔镜再手术并预防性造口,后期手术中6例(占6/7)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另1例因术后早期发生吻合口漏而接受再手术。5例再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后期再手术1例未行保护性造口。结论腹腔镜下再手术是治疗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式,腹腔镜于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及去甲基化试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干预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205、LoVo和SW480的γ-synuclein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BSP)法检测5-Aza-C处理前后CpG岛的甲基化情况.采用巢式甲基化PCR(NMSP)及实时荧光定量MSP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 mRNA的表达水平0.66±0.34,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0.4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Aza-C处理后,COLO205、LoVo和SW480细胞γ-synucle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同时γ-synucle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80.0%(24/30)的结直肠癌组织和50.0%(15/30)的相应癌旁组织的γ-synuclein基因被去甲基化,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的趋势明显强于相应癌旁组织(P=0.030).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上调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状态有一定关联,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中直肠脱出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技术在腹腔镜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运用直肠脱出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20例低位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操作步骤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根治性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广,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2+801min,术中平均出m(50±70)mL,病人术后平均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2±1.1)d、(4.9±2.4)d和(11.0±4.2)d。,每例病人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5±4)枚,肿瘤距下切缘平均距离为(2.2±1.1)cm。所有病人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2-36)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直肠脱出技术运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术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TEP 30例(36例次)以及同期TAPP 61例(64例次)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以及治疗费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TEP组分别为(58.33±13.60)m in和(5.23±1.85)d,TAPP组为(63.28±20.04)m in和(5.87±1.52)d,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TEP组5例,TAPP组13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TEP组13(3~21)个月,TAPP组为14(4~23)个月;TEP组无复发病例,TAPP组有2例复发。平均手术费用TEP组为(6 359.32±596.86)元,TAPP组为(8 298.18±713.83)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EP与TAPP治疗腹股沟疝均安全有效;TEP相对TAPP手术费用更低,临床推广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alectin-9基因和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和2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中Galectin-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alectin-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alectin-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P〈0.05),Galectin-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2%,在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结论:Galectin-9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以及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