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的炎性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为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例2004年4-8月间收治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25例(LAP组),开腹手术26例(OPEN组)。术毕骶前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性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肿瘤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LAP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腹腔引流量在术后第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d,LAP组明显低于OPEN组(P<0.05)。LAP组术后第1天,周围血中性粒细胞[(7.30±2.62)×10~9/L]、白介素(IL)-10[(19.46±3.31)pg/ml]和C反应蛋白(CRP)[(2.76±2.17)mg/dl]水平均显著低于OPEN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腹腔引流液的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LAP组IL-10 [(22.53±15.47)pg/ml]明显低于OPEN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而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上体现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7年1月问33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3例病人中有2例因为睥脏明显肿大,直接行腹腔镜下手助脾脏切除;1例因术中脾静脉出血转手助操作完成手术:余30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手术平均时间为(86.54±30.43)min(50~20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0±171.24)ml(25~800 ml)。术后拔除引流管的平均天数为4.73(2~21)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76(4~55)d。无死亡病例。手术后有1例并发少量胰漏,引流3周后愈合。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安全可行,必要时可以手助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大肠癌细胞株LoVo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大肠癌的机制,以大肠癌细胞株LoVo为研究对象,用MTT、FCM、TDT、电泳和电镜等手段,观察ATRA对LoVo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高浓度组FCM出现凋亡峰,电镜下有大量凋亡细胞,细胞凋亡比例增高。可以认为ATRA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逐渐成为非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逐渐被认识。术后胰瘘作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3%~11.8%,高于开腹手术。这可能与腹腔镜操作的局限性及术中胰腺钝性损伤密切相关。术前腹部CT中P-A长度和UP-CA角度、体质量指数、术后3 d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后胰瘘发生率呈正相关。一种带有温度感控功能的超声刀及胰液渗出可视化系统有助于预防术后胰瘘,然而机器人手术和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不能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在胰腺上淋巴结清扫时需要进行方法改进,如"左侧入路""胰腺中间入路"等,"T"形纱布或组织悬吊装置可减少对胰腺的损伤,胰腺创面喷洒"生物胶"可减少胰液渗出。术后需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出现胰瘘,采用双套管冲洗+生长抑素持续微泵进行处理。笔者主要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胰瘘原因及围手术期相关预防策略,望能给术后胰瘘的诊治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癌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伴癌变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3例FAP伴癌变病例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取同期开腹全结肠切除手术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腹腔镜组3例均顺利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肠、直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43.33(200-310)min,显著长于开腹组(P=0.028)。 平均术中出血量146.66(90-200)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33 d,住院时间14 d,略短于开腹组,尚未达统汁学差异;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腹腔镜组为4.33 cm,显著短于开腹组19.38 cm(P<0.01)。腹腔镜组3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均证实为FAP伴癌变,随访时间分别为25、15、10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 由具丰富腹腔镜外科经验的医师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FAP安全、可行、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的手术病例积累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70岁以上老年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113例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经验,比较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3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78例和65岁以下腹腔镜手术组(对照组)35例的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对照组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开腹组有2例因术后肺部感染而死亡。腹腔镜组有7例(20.0%)发生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开腹组的33例(42.3%)(P<0.05).而与对照组的3例(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与进食半流质时间分别为(92±50)ml、(2±1)d 和(5±2)d,与开腹组(156±119)ml、(3±3)d和(6±1)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主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短期内(30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类似,累计生存率(仅肿瘤相关死亡)分别为80.4%与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安全、有效,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肿瘤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22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前期(90例)主要通过保护性造口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后期(137例)采用充分的引流、留置肛管、使用生物蛋白胶等预防措施和保守治疗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27例中12例(5.2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前期和后期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6%(5/90)、5.1% (7/137),χ^2=0.022,P=0.88,但前期5例吻合口漏中有4例行腹腔镜再手术并预防性造口,后期手术中6例(占6/7)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另1例因术后早期发生吻合口漏而接受再手术。5例再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后期再手术1例未行保护性造口。结论腹腔镜下再手术是治疗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式,腹腔镜于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 056例(2 473侧)接受LIHR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871例(1 005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1 175例(1 458侧),腹腔内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10例(10侧)。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中位随访时间42(15~60)个月。结果:TAPP和TEP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下腹部手术史、疝的分型和类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APP组女性病人多于TEP组(P<0.001),有下腹部手术史病人多于TEP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