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目的:建立大鼠小脑外形三维重构的可视化数据集,为小脑中央核团的三维重建摸索一个可行的方案。方法:实验于2003-03/2005-05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5只,麻醉后处死取小脑,固定后进行冰冻连续切片、贴片,后经尼氏染色,用扫描仪对各切片进行投射扫描,图像大小为(1868×1491),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库,并通过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开发的配准软件及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半自动配准及人工分割,应用哈佛大学开发的图像处理专业软件3DSlicer对分割后的数据库进行三维重建。并应用牙科Cad-cam仪器对小脑外形进行扫描,获取完整的小脑外形图像。结果:①小脑尼氏染色获得的原始图像共159张,图像边缘清晰,可见深染的皮质和浅染的白质部分,白质间的小脑中央核深染,边界清晰。②共获得159个小脑外形的三维表面模型数据库(.vtk文件)。在3DSlicer应用程序上可选择小脑外形的三维表面模型数据进行三维显示,并构建了它们的动画显示文件(.gif),使用WindowsMediaPlayer应用软件即可以播放;与应用牙科Cad-cam仪器对小脑表面扫描获取的小脑表面的图像比较,信息更饱满,图像更真实,层次感强。结论:通过切片、配准、分割等方法获得了大鼠小脑外形微细结构信息的数据库,此法更适用于组织微细结构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73.
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的识别是组蛋白乙酰化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的关键步骤,乙酰化的组蛋白赖氨酸可以被bromodomains(BRDs)结构域所特异性的识别,从而招募染色质调控因子到特定区域,协同完成基因表达调控。其中作用于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BET)蛋白家族的BRD结构域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抗炎和抗肿瘤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对与BET bromodomain靶点相关的疾病、BET bromodomain结构、BET 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分类及其构效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为设计和开发高活性的BET 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对海马FAS、Bcl-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观察,研究髙脂饮食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退性变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H组)、脑老化模型组 (A组)、脑老化模型髙脂饮食组 (B组)、高脂饮食对照组 (F组),每组10只.A、B组每日皮下注射半乳糖50 mg/kg体重.H、F组每日给动物注射0.2 ml生理盐水.10 w后,于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小鼠脑行灌注固定,进行脑冰冻切片,用FAS、Bcl-2和BDNF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结果显示A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撤台后小鼠的记忆性搜台游泳路程结果在各组小鼠间均无显著差异;FA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组小鼠海马阳性神经元数目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F组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l-2染色结果显示,A组和B组Bcl-2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H组(P<0.05),A组和B组之间、H组和F组之间阳性神经元数目无统计学意义;BDNF染色结果显示A、B和F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H组(P<0.05),且A组和B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B组的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 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的FAS表达明显升高,Bcl-2和BDNF表达明显下降,高脂饮食虽对脑内FAS、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脑内BDNF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75.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S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搜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脾切除的86例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后是否行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n=47)和对照组(n=39),术后第1、2、4、8、12周分别行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门静脉系统血栓,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结果 PSVT发生率为12.64%,抗凝组术后12周共有3例并发PSVT,发生率为6.38%,形成时间在第2周2例,第4周1例.对照组39例中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发生率为20.51%.第2周6例,第4周2例.抗凝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脾术后PSVT发生率为20.7%,地中海贫血脾切除术后PSVT发生率为20%,均较其他类型高.结论 巨脾及血液系统疾病脾切除术后PSVT发生率高.血栓形成高峰在术后第2~4周.术后抗凝治疗能够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方法。方法搜集2000年以来成人重症破伤风病资料45例,分析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45例病人均予以清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感染、营养支持、镇静解痉等综合治疗。29例行气管切开,其中5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16例未行气管切开,45例病人中12例并发肺部感染,其中气管切开组4例,未切开组8例,1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结论成人重症破伤风,注重规范化的综合治疗,病程中加强心肺器官的保护,早期行气管切开和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7.
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症状的原发性肝癌临床上较少见,部分极易造成误诊,我们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31例,术前误诊7例,术中仍误诊1例.本文通过分析31例病人的诊断情况,旨在探讨其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
周舒洁  唐伟方  周湘  陆涛 《中南药学》2010,8(3):218-221
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中Raf激酶,特刊是B-Raf由于在肿瘤中的突变率高,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充的重要靶点之一。一些Raf抑制剂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有特犀性抑制活性,显现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郑逸轩  朱雍  陆涛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2):1089-1096
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调节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目的 讨论单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亚型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可行性以及他们在癌症中的致癌能力。方法 大量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被研发,并且在临床实验中进行评估,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这些化合物大部分都不具有选择性,I期临床中表现出了很多方面的副作用。结论 这个领域最值得研究的方向就是设计出选择性的抑制剂,仅仅作用于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0.
恶性肿瘤已成为日益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顽病之一,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及科研机构都对肿瘤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对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发展最快当属药物治疗,它已成为现今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吡唑环作为杂环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高效、低毒、广泛的生理活性等优势,逐渐进入了药物化学研究者的视野。针对其抗肿瘤活性,药物化学家研究者吡唑环进行了大量的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评价。本综述对吡唑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