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盐酸精氨酸颗粒剂对深二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烧伤后的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涉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胶原的产生是细胞外基质形成最为主要的内容,而羟脯氨酸则是胶原中的主要成分。本文作为盐酸精氨酸颗粒剂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观察增加精氨酸摄人对深二度烫伤大鼠创面组织羟哺氨酸含量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索其最适剂量。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药品 盐酸精氨酸颗粒剂由上海第九制药厂中试室提供号950801,标本量为每15克颗粒剂中含盐酸精氨酸5克。 2.实验动物、分组,给药方法和疗程  相似文献   
72.
73.
皮肤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通常认为是由进入伤口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的纤维化,新生血管长入伤口的血管化和表皮细胞增生覆盖创面的再上皮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生长因子大多对皮肤伤口的纤维化、血管化和再上皮化有介导和调控作用。本实验采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深Ⅱ度烫伤创面bFGF受体表达的改变,探讨糖尿病难愈创面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经80℃ 5 s制成糖尿病合并30%深Ⅱ度烫伤动物模型,同时将对照组的正常SD大鼠30%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后1、3、5、7、14和21 d取背部的创面组织。同时各设1组非烫伤组,脱毛后直接取大鼠背部的正常皮肤标本,作为O时相点。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算机图像扫描分析技术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  相似文献   
75.
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2、白介素6、γ干扰素、克隆刺激因子、内毒素、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等在烧伤局部创面和烧伤全身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烧伤后的脓毒性反应是炎性反应的结果,而并不一定是感染所致。烧伤本身所激发的炎性细胞经介质诱导可引起对烧伤后感染的过强反应。因此,明确包括介质在内的损伤特异性机制,将使烧伤治疗得以明显地改观。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agner分级和SF-36健康调查表,对119例首诊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分级和生活质量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足溃疡患者SF-36评分中,生理职能维度得分最低,中位数为10.00分;SF-36总分为(370.91±151.66)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Wagner分级、血管病变、溃疡位置及溃疡深度等4个变量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应注重足溃疡的三级预防,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合并难愈创面是导致创面修复"失控"难愈的因素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其患病率日渐升高,治疗手段局限,使相关预后较差,从而需要耗费大量的卫生保健资源.糖尿病下肢溃疡,特别是糖尿病足溃疡在糖尿病合并难愈创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对其相关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初步探讨真皮与脂肪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致纤维化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自同一杜洛克雌性猪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中分别分离和培养成纤维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细胞Ⅰ型和Ⅲ型前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比较,真皮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真皮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前胶原和α-SMA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0.05),而Ⅲ型前胶原和IGF-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0.05);两种不同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皮与脂肪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与致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形态和功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在真皮和脂肪组织受到创伤后的纤维化进程中,两种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的起点已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9.
创面治疗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面治疗不仅是一切创伤治疗的基础,而且也是防止后期并发症以及促进创伤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而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创面治疗中心,则是促进创面治疗新技术发展和惠及创伤患者的保障.近二十余年来,各种创面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多和导致创面形成各种原因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创面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80.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伤后局部过度修复的结果,以局部皮肤发红、表面充血、组织隆起、质地坚硬、同时伴有痒痛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现象.病理性瘢痕一旦形成,往往经历长短不一的时间才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