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11.
内皮细胞产生糖蛋白粘附分子,促进了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结合,有利于炎性细胞的迁移。内皮细胞产生释放的促凝和抗凝因子、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以及内皮细胞源性收缩因子(内皮素)对局部的血凝机理以及血管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精氨酸、ω-3脂肪酸等营养素可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创伤和某些病理状态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表达不当,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212.
选用雌性CD大鼠,实验前24小时禁食,在乙醚麻醉下行尾静脉插管。实验时将已制备的PAF经尾静脉插管注入复苏后大鼠,2~3小时后拉颈处死。处死前5分钟将新鲜制备的~(99)锝-胶体硫(~(99m)TC-SC)注入,处死后取出肝、肺、脾、肾并秤重,观察上述器官对~(99m)TC-SC的摄取能力。取肺灌洗细胞样本分别与二氯荧光素乙酰乙酸盐(DCF-DA)或荧光颗粒在37℃条件下培养15分钟或30分钟,然后检测细胞大小、过氧化氢的产生和对荧光颗粒的摄取能力。动物处死后取出胃肠道,进行光镜检查。实验显示,PAF注射组胃出血性损伤明显,胃底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小肠正常粘膜有斑点状绒  相似文献   
213.
深Ⅱ度烧伤创面IL—8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烧伤对创面局部IL-8水平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检测深Ⅱ度烧伤后创面组织,创面邻近正常皮肤和远离创面的正常皮肤中IL-8含量。结果表明,烧伤创面积IL-8水平(54.59±12.44ng/ml)显著高于创缘正常皮肤(3.01±1.62ng/ml)和远离创面的正常皮肤(1.56±1.33ng/ml),P〈0.001,研究提示,烧伤后局部创面组织释放IL-8显著增多,IL-8的释和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214.
用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烧伤后早期小鼠腹腔液申的前列腺素E_2(PGE_2)进行动态测定,同时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反应性.结果表明,烧伤后7d内各期的PGE_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67.2±36.8nmol/L,P<0.05~0.001);同时脾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反应性在烧伤后明显降低(P<0.05~0.001).体外实验也表明,烧伤鼠腹腔液提取物对正常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抑制作用,与未烧伤鼠的腹腔液提取物的作用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烧伤后体内的PGE_2生成明显增多,而且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烧伤后早期体内PGE_2的增高是介导免疫功能抑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15.
烧伤后早期前列腺素E2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16.
为评价近端肠道细菌定殖与ICU源性感染的发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对41例外科ICU病人进行了研究。所有病人研究前放置鼻胃管或鼻肠管,或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病人的临床状况均有发生ICU源性感染的高危性。以  相似文献   
217.
伤后24h内削痂对深二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影响。方法:12例烧伤患者深二度创面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每例患者实验创面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手术前标术取自削痂术前创面,而手术后和未手术实区标本则于伤后5-7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IL-8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炎性反应和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的水平虽较手术前有显著升高(P<0.01),但与未手术创面比较则呈现明显降低(P<0.001),此外,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削闸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在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P<0.05),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坏死组织范围亦较削痂后创面明显扩大。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改善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创面进行加深的发生,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18.
目的 建立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现象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即分为正常组(对照组,n=30)和以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n=30).制备占总体表面积(TBSA)20%的深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1、3、7、10、14、21 d创面皮肤组织样本,行组织学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的血管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以了解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结果 伤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创面愈合较对照组显著延迟,为(31.5±1.0)% vs(59.4±4.2)%(P<0.01).伤后1、3、7、14、21 d,糖尿病组新生血管化荧光密度值分别为1±0.1、7±0.8、12±1.4、15±2.1和17±1.8,对照组分别为8.5±0.5、35±1.5、60±3.0、72±3.4和72±3.4.各时间点糖尿病组创面血管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时间点两组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糖尿病组大鼠仅少量血管内皮细胞周边有代表血管化的蓝色荧光微球.结论 糖尿病深二度烫伤难愈创面存在血供不良特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与血管化低下的分离现象,其本质是新生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219.
精氨酸代谢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精氨酸是一种多功能氨基酸,可经精氨酸酶、NOS、氨基乙酸转氨酶、精氨酸脱羧酶生成尿素、鸟氨酸、脯氨酸、多胺、NO、胍丁胺、谷氨酸和谷氨酸盐等活性分子,对创面愈合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精氨酸的促愈作用与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系统密切相关:精氨酸酶催化产生的多胺、脯氨酸、羟脯氨酸等参与创面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阻滞NOS的功能可出现创面胶原合成减少、抗张力降低,血管生成迟滞,创缘的角朊细胞萎缩,数量减少,导致严重的创面愈合延迟。精氨酸还可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20.
AdMaxTM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dMaxTM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最佳条件.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人ADSCs并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记;AdMaxTM重组腺病毒载体以梯度感染复数值(MOI)(10、50、100、200、400、800)转染人ADSCs,分别于转染后24、48、72、96 h,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KS400型图像分析仪测定转染效率.结果 当MOI为400时可获得较佳的转染效率,GFP阳性细胞数量达到峰值,转染率达到91.25%.空载体转染人ADSCs的效率与转染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dMaxTM重组腺病毒是转染人ADSCs的较理想载体.通过选择恰当的MOI值能提高细胞对重组腺病毒的摄入,从而提高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