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后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深Ⅱ度烫伤肝创面皮肤组织及真皮成纤维细胞(Fb)生物学特征,探讨其与DM创面愈合延迟的病理关系。方法将90只SD火鼠分为DM组(50只)和NM组(NM,40只),DM纽大鼠制成链脲菌索绣导的DM模型,之后将两纰大鼠造成10%TBSA深Ⅱ度烫伤。各组大鼠均于伤前及伤后3、7、14、21d(每组每时相点6只)留收创面皮肤组织标本,对其各项生物学特征进行检测。结果与NM组大鼠比较,DM组伤前真皮厚度明显变薄(P〈0.01)、胶原排列紊乱、真皮内出现大量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皮肤糖含量升高(DM组2.77mg/g,NM组0.85mg/g,P〈0.01)和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蓄积。深Ⅱ度埂伤后,DM组大鼠Fb的S期细胞百分比和羟脯氨酸合成量明显低于NM组,而Fb的凋亡率却明显高于NM组(P〈0.05或0.01)。结论DM大鼠合并深Ⅱ度烫伤后真皮中Fb的乍物学特征异常,可能与局部皮肤组织糖含量升高和AGEs的蓄积有关,推测是DM患者容易并发慢性溃疡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2.
目的观察真皮模板对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和信号转导蛋白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20例烧伤患者四肢Ⅲ度创面切痂后分为两部分,进行同体对照试验其一移植真皮模板(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刃厚皮片,设为模板干预组;另一部分单纯移植自体刃厚皮片,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2、3、4周取患者移植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标本中TGFβ1、TGFβ1受体(TβR)Ⅰ、TβRⅡ及Smad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移植术后1—4周两组创面组织切片中均可见TGFβ1、TβRⅠ、TβRⅡ、Smad3蛋白呈阳性表达。随着创面逐渐愈合,四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减少,术后1周模板干预组TGFβ1的表达率为(13.08±4.65)%,4周时为(9.03±1.89)%。相同时相点下模板干预组各项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皮模板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可降低深度烧伤创面TGFβ1、TβRⅠ、TβRⅡ、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真皮模板减轻创面瘢痕增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属能与肝素结合生长因子的大家族成员之一。FGF—2是潜在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肝素类化合物对FGF—2生物学活性具有保护作用;肝素类化合物可通过与FGF—2的结合调节FGF—2储存和释放并参与形成FGF—2、FGFR分子,广泛的分布在所有哺乳动物组织和器官中。化学组成通常含有两种类型交替出现的单糖单位,如乙酰己糖胺和糖醛酸,并且至少含有一个酸性基(羧基或硫酸根)。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探讨真皮“生物模板”对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干预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深度烧伤患者切痂后 ,创面分为两部分 ,即模板干预组和对照组。模板干预组创面应用真皮“生物模板”(异体J- 1型无细胞真皮基质 )并同时移植自体刃厚皮片 ,对照组创面则单纯移植自体刃厚皮片。分别于术后 2 ,4 ,6周取组织标本 ,每组每时相点分别取 6例次 ,共 36例次。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和透射电镜观察的方法检测创面组织细胞凋亡 ;同时 ,以α -辅肌动蛋白 (SMA)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透射电镜观察的方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 结果 真皮“生物模板”移植术后 2~ 6周 ,组织标本中表达α-SMA的成纤维细胞逐渐增多 ,但对照组表达量显著高于模板干预组 (P <0 .0 5 ) ;细胞凋亡计数随着创面愈合逐渐增加 ,模板干预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后 ,可减少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诱导创面局部细胞凋亡 ,从而减少创面收缩和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95.
真皮模板对大鼠创面组织生物力学顺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真皮模板对创伤修复过程中创面皮肤组织生物力学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造成全层皮肤组织缺损,根据是否行自体皮移植及移植皮厚度随机分为开放创面组(创面不植皮,包扎后自然愈合)、全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全厚皮)、刃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组(创面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刃厚皮),每组每时相点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6、12、20周取创面组织标本,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各组创面组织的生物力学顺应性;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检测各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量。结果 术后4—20周复合移植组创面组织的力学顺应性优于开放创面组和刃厚皮组(P<0 .05), 较全厚皮组差(P<0 .05).术后4周复合移植组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为(7. 53±0. 98)%,低于开放创面组(26. 99±2. 90)%和刃厚皮组[ (12. 18±2. 79)%,P<0 .01], 高于全厚皮组。 结论 真皮模板可改善组织的力学顺应性, 这可能是其影响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改善愈合质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内削痂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内实施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并选14例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4~6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期休克征象发生上无显著差别,而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为(19.08±5.31)d,较对照组(29.36±7.03)d明显减少(P<0.01),同时实验组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天数.  相似文献   
197.
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方法体重200~220g的SPF级SD大鼠14只,分为糖尿病组(8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肤,观察皮肤的组织学特征,检测表皮细胞周期,测定皮肤组织糖含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蓄积程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量及其被糖基化程度、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2)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结果糖尿病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部分表皮细胞缺乏复层排列,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糖尿病大鼠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细、排列紊乱,Ⅲ型胶原分泌增加,Ⅰ、Ⅲ胶原交织排列,部分胶原可见变性、肿胀,胶原变性区域可见慢性炎性细胞局灶性浸润;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GEs明显蓄积;糖尿病大鼠皮肤S期以及G2/M期的表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皮肤局部bFGF释放和表达虽不少于正常皮肤,但存在明显的bFGF糖基化;此外,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多、MMP-2活性明显增加,活化的MMP-2/TIMP-2比值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在未损伤、组织结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已经存在着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这种有别于皮肤组织完整性破坏的隐匿性损害可能是糖尿病皮肤易损或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8.
目的动态观察应用真皮模板对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细胞凋亡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例烧伤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采用真皮模板(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薄皮复合移植修复创面;对照组9例,以单纯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2、3、4、5周取组织标本。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标本中细胞凋亡和p53基因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创面的逐渐修复,试验组p53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在术后第2、3、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4周达高峰。试验组TUNEL结果显示,术后1周,成纤维细胞开始凋亡,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第2、3周。两组凋亡细胞面积百分比比较,在第3、4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后,试验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结论真皮模板与自体薄皮复合移植,可诱导p53基因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并减少瘢痕增生,从而改善创面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9.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中,以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以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为核心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通过复杂有序的调控,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细胞周期素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的结合是启动细胞周期,并使其顺利运行的关键;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发挥主要的负调控作用。这一机制在表皮细胞增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0.
目的 探讨烧伤后创面真皮组织缺损、脂肪穹隆结构破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肢部位需要削痂的深Ⅱ度烧伤患者 2 4例 ,共 5 4个创面。削痂术中根据创面真皮脂肪颗粒的暴露程度分为 3组 :脂肪不暴露为A组 ,脂肪暴露少为B组 ,脂肪暴露多为C组 ;再根据削痂后创面是否植皮又相应分组 :A组未植皮组、植刃厚皮组 ,B组未植皮组、植刃厚皮组 ,C组植刃厚皮组、植中厚皮组 ;每小组 9个创面。用KS4 0 0型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患者的真皮厚度及脂肪颗粒暴露率 ;术后 6个月 ,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瘢痕随访情况。 结果 各组患者的真皮厚度及脂肪暴露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 5或 0 .0 1 ) ;随着真皮缺损的增加 ,创面脂肪暴露率也相应增加 ,两者呈正相关 (γ =0.5 5 4,P <0.0 5)。A组瘢痕温哥华评分明显低于B、C组 (P<0.0 5 );B组未植皮组评分为 3.71 4± 0 .4 98,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 1 );创面移植与缺损厚度近似的真皮 ,其瘢痕评分相应减少 ;随着脂肪暴露率增加 ,其瘢痕评分也增加 (P <0.0 5 )。  结论 烧伤后 ,真皮组织缺损程度与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而脂肪穹隆结构的破坏也是瘢痕形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