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中扮演重要角色。巨噬细胞活化状态是其执行功能的主要工作状态,近年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具有经典巨噬细胞活化和替代性巨噬细胞活化两种活化方式。创面中巨噬细胞所呈现的不同活化状态影响了创面修复的结局。该文就巨噬细胞活化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大网膜瓣移植修复脑起搏器置入后继发排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8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收治5例(男3例、女2例, 年龄56~69岁)符合入选标准的置入脑起搏器后继发排异创面的患者, 排异创面单纯位于胸前脉冲发生器置入部位者2例、单纯位于耳后导线与电极连接部位者2例、位于胸前+耳后者1例。所有排异创面均采用带蒂大网膜瓣移植修复。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15 cm2。术后,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疼痛、感染、切口疝、大网膜瓣坏死等)发生情况。随访时, 观察创面有无复发情况。结果 5例患者创面均于术后2周内愈合, 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 1例患者左侧耳后的排异创面在术后4个月复发, 最终选择移除起搏器;其余4例患者创面无复发。结论采用带蒂大网膜瓣移植修复脑起搏器置入后的继发排异创面安全有效, 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4.
烧伤后24 h内削痂防治深Ⅱ度创面进行性加深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 探讨烧伤后 2 4h内行削痂手术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1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 ,在伤后 2 4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分别从手术前、手术后 (伤后 5~7d)和未手术创面 (伤后 5~ 7d)获取标本。采用HE染色、Masson′s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标记Vi mentin抗原阳性细胞的方法 ,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病程演进 ,未手术创面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加重 ,组织坏死范围扩大 ,原来残存的皮肤附件因炎症加重而消失 ;Masson′s染色棕红色范围扩大 ,亮绿色范围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伤后 2 4h内削痂创面局部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 ,可见新鲜肉芽形成和部分上皮修复 ,组织坏死范围未见进一步扩大 ,与未手术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Masson′s染色亮绿色范围无明显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未手术区 (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 2 4h内削痂 ,能适时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阻断组织变质性损害的加剧 ,从而有效改善深Ⅱ度创面的进行性加深现象 ,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牛轶雯  陆树良  青春  葛奎  戎柳  王敏骏  廖镇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97-3399,F003
背景:创面愈合是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近期研究表明慢性创面愈合延迟往往与一些特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失调有关。目的:研究活化的MMP(activ ematrix metallopmteinase,a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hitor of metallopmteinases,TIMPs)在糖尿病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对象为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体质量250g左右.雌雄不限,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为模型,将伤后0,1,3,7,21d的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24h。主要观察指标:组织培养上清液中aMMP-2和TIMP-2的含量。结果:伤后糖尿病和正常鼠皮肤组织释放的aMMP-2和TIMP-2逐渐升高,糖尿病组未损伤组织释放的aMMP-2明显高于正常组(t=3.214,P&;lt;0.05),伤后21dTIMP-2明显低于正常组(t=2.427.P&;lt;0.05);正常组aMMP-2/TIMP-2比值基本稳定于一定的水平,而糖尿病组aMMP-2/TIMP-2比值逐渐下降,自伤后7d起,显著低于0时相点(t=10.019.P&;lt;0.01)。结论:糖尿病者在创伤前后皮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平衡均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伤后24 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释放的影响.方法12例深二度烧伤患者,伤后24 h内实施削痂手术.削痂术前先切取手术前实验区组织标本.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伤后5~7 d行再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分别检测创面组织释放生长因子EGF、FGF-2和PDGF-AB的含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新生肉芽形成半定量分析.结果削痂手术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削痂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伤后24 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7.
细胞外空间结构对肌成纤维细胞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瘢痕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面愈合过程中,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移植皮片的厚度有关,当移植不同的厚度的真皮时,瘢痕形成的程度也不一样。真皮缺损越多或破坏越严重,瘢痕形成越明显,因此,笔者通过鼠体内移植脱钙脱细胞的骨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液量、尿量、休克征象,回吸收期体温和心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两组创面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尿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休克期后第1、2 d,对照组体温高于试验组(P<0.05);伤后24 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4.67±3.38)d,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77±8.28)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经伤后24 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对照创面明显减轻,创面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烧伤后24 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成年病人是安全的,能通过改善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9.
核因子KB(NF-KB)是一种重要的二聚体核转录因子,存在于多种细胞,参与细胞的黏附、炎性细胞的趋化、增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基因转录,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KB在修复细胞的生理或是病理性修复中可以起到枢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0.
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是烧伤治疗的根本任务,但在临床创面处理中常存在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如大面积烧伤创面的覆盖问题、创面坏死组织持续存在所致的各种并发症问题、创面进行性加深问题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创面难愈问题等.我国烧伤科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措施,形成了针对这些创面难愈问题的新理论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