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6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哮喘生命质量问卷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和工业化发展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呈逐年增加趋势。哮喘可引起患者气喘、咳嗽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哮喘的临床治疗不仅要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更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为首要目的 ;因此 ,关于哮喘患者生命质量问卷 (AQLQ)调查表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AQLQ是 1992年由Juniper等设计 ,并首先应用于哮喘的一种问卷调查[1] 。近 10年研究表明 ,AQLQ对于评价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可信性、有效性和对病情变化的敏感性很高[2 7] 。AQLQ在我国应用才起步 ,我们的研究是应用AQLQ来评价我国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 相似文献
52.
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防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对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认识的提高,规范其诊断和防治方法十分重要,不仅可避免PTE-DVT的漏诊、误诊和过诊,减少医疗费用,也可降低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现拟就当今PTE-DVT诊断和防治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3.
54.
溶栓治疗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慰萱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5):262-265
目的:评价、分析溶栓治疗应用于肺栓塞的适应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溶栓治疗是肺栓塞(PTE)治疗的最重要进展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关尿激酶和链激酶治疗PTE的临床试验就已开始,但因溶栓剂量、治疗方法、病例选择等问题以及缺乏以降低病死率为终点(end-point)的大宗病历的比较研究,30余年来在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一直存在争议.近10年,随着对PTE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入,超声检查右室结构和功能的重视,对PTE进行危险分层以及溶栓方案的改进,现代PTE的溶栓治疗已变得更安全有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56.
肺血栓栓塞症 第1讲 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由于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或分支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同一种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其危险因素包括任何可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系统内皮损伤的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6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分布在呼吸系统(36.7%)、消化系统(26.7%)、泌尿生殖系统(10.O%)、血液系统(8.3%)和神经系统(5.0%)等,以肺(30.O%)、胃(8.3%)、胰腺(6.7%)、肝脏(5.O%)等脏器多见.18例肺癌中,12例(66.7%)为腺癌.47例(78.3%)为进展期肿瘤.30例(50.0%)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上肢3例(10.0%),下肢24例(80.0%),其他部位5例(16.7%,有2例并存上下肢DVT).有2例(3.3%)合并股动脉栓塞.PTE发生于肿瘤确诊前(平均5.5个月)5例(8.3%).PTE发生于肿瘤围手术期22例,其中17例(77.3%)发生于术后2周.15例(25.0%)PIE患者无明显症状,49例(84.5%)患者动脉氧分压降低.死亡13例(21.7%),其中6例猝死;恶化8例(13.3%);好转39例(65.0%).结论 P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最常见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PTE常合并有DVT,以下肢多见.FIE好发于老年人、肿瘤进展期及围手术期,与长期卧床、化疗、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相关.肿瘤患者术后2周内的FIE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首发信号,不明原因的FIE和(或)DVT应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58.
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由Romberg于1891年首先报道并描述,是一组由异源性疾病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一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活动耐力下降,严重者可发生右心衰竭而死亡。20世纪90年代之前,肺动脉高压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大鼠血浆内皮素(ET)、NO水平的动态变化,了解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栓塞2周组,每组8只。医用明胶海绵微粒制备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测定血浆ET、NO,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栓塞2周组大鼠血浆ET水平呈持续升高状态,NO水平呈持续降低状态。光镜下观查,栓塞2周组大鼠肺动脉内明胶海绵多数溶解。结论急性肺栓塞大鼠血浆ET和NO水平与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肺小动脉重构的作用,以及对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辛伐他汀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ZnPP)组。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以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的质量比(RVHI)作为评价右心室肥厚的指标。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计算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以评价肺血管重构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O-1在大鼠肺组织中表达部位,通过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测定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治疗组mPAP、RVHI显著降低[(35.63±5.10)mm Hg比(65.78±15.51)mm Hg,0.33±0.05比0.53±0.06,P〈0.05]。辛伐他汀治疗减轻了肺血管重构,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分别为(50.78±9.03)%和(43.75±4.23)%,较模型组明显降低[(65.92±7.19)%,(52.00±5.35)%]。免疫组化显示在肺动脉高压模型组,HO-1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辛伐他汀治疗组,HO-1表达明显增高,尤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呈强阳性表达。HO-1的抑制剂ZnPP部分抑制辛伐他汀对PH大鼠的作用,其mPAP为(52.88±17.45)mm Hg,动脉管壁面积%为(50.78±9.03)%,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为(52.00±5.35)百分比。结论辛伐他汀减轻野百合碱诱导大鼠的肺动脉高压,抑制肺血管重构改变,其作用机制与增加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