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背景手术室待诊区和麻醉恢复室的人员需求受到当天外科医生在同一手术间内手术排序的影响。方法研究10个外科手术室在连续201个工作日中的手术排序。结果不同的外科医生对自己的手术排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以手术时间的长短为依据,缺乏内在规律性。这种非协调手术排序使外科手术近乎随机进行,但其对麻醉恢复室人员配置的需求与既往模拟研究所确立的最优手术排序方法相同。当所有手术间手术时间接近8小时时,虽然按照“最长手术优先”的原则进行手术排序效果并不理想,但在被研究的医院中,这种排序方式尚优于其他方法。排序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同一天内总有某些手术室比其他手术室繁忙得多。各手术间(包括周转手术间)手术时间的标准差是3.2小时,与平均工作负荷高度相关。其他33所医院的研究数据证实,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手术排序对手术室待诊区患者数量的峰值影响甚微。结论多个外科医生在不同的手术室中的非协调决策可能导致患者送入麻醉恢复室和待诊区的速度高度一致,对每个外科医生的手术进行单独排序并不能减少恢复室延迟接收患者的发生率和对人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292.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围手术期患者的脑损伤与急性贫血有关。这种损伤发生在接近于我们普遍认同的输血指征[血红蛋白(Hb)浓度7~8g/dl],但高于脑组织缺氧的血红蛋白浓度(Hb3~4g/dl)的情况下。但是,贫血引起脑损伤的缺氧和非缺氧机制仍不清楚。此外,能最大程度降低急性贫血所致脑损伤的保护性机制仍未阐明。包括一氧化氮(NO)在内的血管扩张机制,在贫血时有助于维持大脑氧供,在各种急性稀释性缺血试验模型中,3种NO合成酶(NOS)(神经型、内皮型及可诱导型NOS)都有上调。近来的实验也证实了在相当于临床缺氧Hb浓度(Hb6—7g/dl)的啮齿类动物的大脑皮质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如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有所增加。这说明急性贫血对脑氧的供需平衡可能造成威胁,在缺氧的情况下,细胞浆中的HIF-1α降解被抑制,HIF-1α积聚成二聚体,移位到细胞核中并增加许多低氧分子的转录。这些低氧分子在贫血的脑组织中的表达也被发现上调,包括红细胞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诱导型NOS。此外,非低氧介质,包括细胞因子和血管激素,可以增加HIF-1α的转录。而且,源于NOS的NO也可以在没有组织缺氧时稳定HIF—1α。因此,在贫血时,HIF-1α在低氧和常氧情况下能对脑细胞进行调节。实验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胞,上调的HIF-1α可以表现为神经保护作用或神经毒性作用。在本综述中,我们描述了这些细胞作用过程,对贫血引起的脑损伤和保护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贫血引起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脑栓塞、组织缺氧、炎症、活性氧和兴奋性毒性。可能的细胞保护机制包括NOS/NO依赖的细胞氧供增强和包括HIF-1α、红细胞生成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内的细胞保护机制。这些激活的细胞机制的总体平衡决定着它们在贫血时的?  相似文献   
293.
目的:探讨镇静/镇痛药对肝叶切除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择期行肝叶切除术肝功能正常全麻患者72例,年龄(58.39±9.54)岁,体重(58.51±8.53)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根据Riker镇静-躁动分级分成3组,即躁动组(Riker5~7级)、平静合作组(Riker4级)、嗜睡组(Riker3级)。对比3组镇静/镇痛药用量。结果:躁动组13例,平静合作组45例,嗜睡组14例。3组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总液体入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及维库溴铵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睡组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躁动组(P<0.05)。结论:嗜睡者的镇静/镇痛药用量明显多于躁动者。  相似文献   
294.
目的探讨挥发性麻醉药七氟醚(sevoflurane)、异氟醚(isoflurane)对不同浓度罗库溴铵(rocuronium)抑制骨骼肌成人型乙酰胆碱受体(ε-nAChR)内向电流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建立表达ε-nAChR的HEK293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乙酰胆碱(ACh)激动受体峰电流。拟合七氟醚、异氟醚、罗库溴铵抑制受体的浓度效应关系(IC50)。用0.5IC50浓度的七氟醚、异氟醚预处理ε-nAChR,记录浓度为IC5、0.5 IC50、IC50的罗库溴铵对ACh诱发峰电流的抑制率。各组以单独使用相应浓度罗库溴铵作为对照。结果七氟醚、异氟醚、罗库溴铵的IC50值分别为:(824.27±14.73)μmol.L-1、(1031.53±62.91)μmol.L-1、(150.45±12.5)μmol.L-1(P<0.01)。0.5 IC50浓度的异氟醚增强IC5浓度罗库溴铵拮抗受体的作用强于七氟醚(P<0.01)。结论七氟醚、异氟醚增强罗库溴铵对ε-nAChR的阻滞作用;两种吸入麻醉药对低浓度的罗库溴铵具有更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异氟醚作用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29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制备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MECT组和ECT组每日1次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和生理盐水后给予电刺激,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但不给予电刺激,连续7d。采用openfield和Morris水迷宫分别评定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突触素(SY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MECT组和ECT组的openfield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和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Morris水迷宫测验的逃避潜伏期较MECT组、丙泊酚组及抑郁组延长而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MECT组和ECT组较丙泊酚组、抑郁组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ECT组较ECT组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6.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心肌梗死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手术、创伤、休克以及器官移植导致器官功能和结构损伤的原因之一.在已知的I/R损伤的众多病理机制中已经明确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血色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能催化血色素降解生成胆绿素、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并释放Fe2+离子.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HO-1及其催化产物CO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在正规损伤中能够发挥对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现就I/R损伤中HO-1/CO系统的保护作用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297.
背景 异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广泛地应用于婴幼儿.异氟烷、咪达唑仑以及氧化亚氮暴露后,新生小鼠神经变性和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一些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对儿科麻醉安全问题的关注.新生小鼠异氟烷暴露较长时间会触发可致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低血糖症.本研究即检测初生期异氟烷暴露和血糖对小鼠的脑细胞存活力、自主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  相似文献   
29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注射液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家犬肝叶切除术的麻醉,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杂种雄性家犬40只,体重6~10kg,随机分为速眠新Ⅱ组(S组,n=20)和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组(PS组,n=20)。PS组予以臀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05ml.kg^-1,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1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泵注丙泊酚100~150μg.kg^-1.min-1维持。S组仅臀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1ml.kg^-1,术中间断静脉推注速眠新Ⅱ维持麻醉至术毕。观察各组对气管插管的反应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麻醉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S组气管插管时的呛咳反应较S组小(P〈0.01)。2组麻醉后1min、插管后1min 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组心率较S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即刻、30minPS组MAP及HR较S组更为平稳,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PS组少于S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用于HIFU家犬肝叶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比单用速眠新Ⅱ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99.
300.
目的 评估在全身麻醉下人工液胸辅助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安全性.方法 在气管播管全身麻醉下,27例肝癌患者在其右侧胸腔注入生理盐水建立人工液胸.监测人工液胸建立前后、HIFU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持续监测患者气道压力(Paw)、体温(T)、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破分压(PETCO2);治疗后1~7 d内胸部X线片观察胸水转归.结果 在人工液胸建立30 min和HIFU治疗60 min后PO2和PC02均较气管插管后5 min增高(P<0.05).所有患者的气道压在建立人工液胸后均较建立人工液胸前升高(P<0.05).所有患者在HIFU治疗期间血液动力学各指标均保持稳定,患者体温和PETCO2在HIFU治疗后30 min、60 min较麻醉前、插管后和HIFU结束时升高(P<0.05).X片显示胸水在7d内各例患者均完全吸收.结论 全身麻醉下建立人工液胸辅助HIFU治疗肝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