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大鼠抑郁症的谷氨酸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表达,探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谷氨酸能神经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组(电休克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抑郁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采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后电休克组在丙泊酚麻醉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隔天1次共2周.检测各组海马谷氰酸含量和海马CA1区、CA3区NMDA受体2B亚单位(NMDA-NR2B)的表达.结果 ①电休克治疗后电休克组大鼠水平移动格数、垂直竖立次数和糖水消耗量都高于抑郁组(P<0.01).②电休克组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低于抑郁组(P<0.01),而抑郁组高于正常组(P<0.01).③电休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MDA-NR2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而抑郁组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的升高并使NMDA-NR2B的表达量上调,这可能足其抗抑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2.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在丙泊酚缓解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shock,ECS)后学习记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法建模成功的36只抑郁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丙泊酚+电休克组、电休克组和抑郁组,另设同批次未建模的12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丙泊酚+电休克组用丙泊酚联合电休克治疗,电休克组行电休克治疗,抑郁组与对照组行伪电休克处理。治疗完毕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GABA浓度;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海马GABAARα5的蛋白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提示,电休克组逃避潜伏期最长,空间探索时间最短(P<0.05);电休克组和丙泊酚+电休克组比抑郁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P<0.05)。蛋白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GABA含量下降,GABAARα5表达水平降低(P<0.05),电休克组和丙泊酚+电休克组GABA含量和GABAARα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电休克组相比,丙泊酚+电休克组GABA含量下降,GABAARα5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在电休克过程中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ABA能神经系统相关递质和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53.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转流二尖瓣置换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心肺转流(CPB)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择期MVR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例。Ⅰ、Ⅱ组分别于预充时经CPB泵入SF1.0和1.5ml/kg;Ⅲ组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SF1.5ml/kg;Ⅳ组分别于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SF1.5ml/kg;Ⅴ组(对照组)CPB全过程都不用SF。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h(T3)、24h(T4)及48h(T5)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T1、T4和T5时进行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AFS),并记录各组术后呼吸机脱离、ICU留置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Ⅲ、Ⅳ组脱机时间较短(P<0.05);Ⅳ组ICU留置时间较短(P<0.05);Ⅱ、Ⅲ组和Ⅳ组术后住院时间均较Ⅴ组缩短(P<0.05)。(2)VAFS:T4时各组均较术前增高,Ⅲ、Ⅳ组较其他组低;T5时只有Ⅴ组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3)MDA、SOD:各组术后MDA及SOD均较术前增高。Ⅲ、Ⅳ组术后MDA含量较Ⅴ组低(P<0.05);Ⅳ组术后SOD活力高于Ⅴ组(P<0.01)。结论(1)SF用于CPB可抑制MVR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炎能力,从而减轻CPBMVRPOFS。(2)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1.5ml/kgSF具有较好抗CPBMVRPOFS作用。  相似文献   
254.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特征性心肌病变,其病理改变有别于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瓣膜性以及肺源性心肌病变,主要是因高血糖引起糖、脂代谢异常,导致心肌内微血管病变,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血管周围膜及心肌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即糖尿病性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255.
左西孟旦在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钙增敏剂,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不增加细胞内钙负荷,能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K_(ATP)通道),具有抗心力衰竭、抗心肌顿抑、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舒张冠状动脉及肺血管等作用。本文综述左西孟旦在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6.
目的探讨在医学教学查房中贯彻“用专业统整世界”理念的效果。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麻醉系112名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传统教学查房(C组)和贯彻“用专业统整世界”理念的教学查房(T组),比较其教学效果。结果C组、T组笔试和病例分析答辩成绩各等级构成比分别为优(12%,19%)/(31%,37%)、良(25%,19%)/(50%,44%)、中(54%,50%)/(19%,13%)、差(9%,12%)/(0,6%);两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彻“用专业统整世界”理念的教学查房方法把医学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整合联系起来,医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7.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和肌肉注射镇痛药物(Muscle injection,MI)等3种方法对术后3月和6月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5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n=50):PCIA组、PCEA组和MI组。PCIA组药液配方为10 mg/ml曲马多。参数设置:背景输注1 ml/h,单次按压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PCEA组药液配方为1.5 mg/ml罗哌卡因+5 mg/ml曲马多。参数设置:背景输注2 ml/h,单次按压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MI组每隔12 h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3组术后镇痛维持48 h。分别记录术后4、12、24、36 h和48 h的(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镇痛期间各组曲马多消耗量、补救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月和6月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12 h和24 h的VAS评分PCEA组最低,PCIA组次之,MI组最高(P<0.05);PCEA组3组患者术后36 h和48 h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镇痛期间MI组曲马多消耗量最低,PCEA组次之,PCIA组最高;PCEA组补救药物使用率低于其它2组,PCIA组又低于MI组(P<0.05);PCE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低,PCIA组和M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月PCEA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最低(7.0%),PCIA组次之(11.1%),MI组最高(16.7%),PCEA组疼痛程度低于PCIA组和MI组,PCIA组又低于MI组(P<0.05);术后6月各组慢性疼痛发生率较术后3月均下降,PCEA组为4.6%,PCIA组为6.7%,MI组为9.5%,各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EA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58.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住院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调查重庆地区18家医院在2015年3月18日0:00至3月21日0:00期间曾接受手术、且年龄≥9岁的住院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调查在手术结束后48 h内完成。结果:实际调查患者1 147例,实查率为98.12%。术后疼痛发生率约96.6%。调查当时各级医院总体中重度静息痛发生率18.3%,中重度运动痛发生率49.9%;术后曾经历的最剧烈静息痛和运动痛达到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42.0%和84.2%。其中,三级教学医院、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手术患者术后最剧烈静息痛达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30.7%、42.5%和54.7%(P<0.01),最剧烈运动痛达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8.5%、80.7%和93.4%(P<0.01)。各级医院镇痛药物平均使用率77.8%,三级教学医院(81.6%)使用率高于三级非教学医院(74.4%)。三级教学医院多选择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消炎药联合镇痛,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则以阿片类药物单一镇痛为主。各级医院镇痛方式均主要为患者自控镇痛,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结论:重庆地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其中三级教学医院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相对较低,以多种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为主;而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术后中重度疼痛较为普遍,以阿片类药物单一镇痛为主。  相似文献   
259.
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为围手术期感染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疫情下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如果麻醉方式选择不恰当,特别是对于合并COVID-19的患者,会明显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并对患者的围手术期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对疫情下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0.
目的 探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麻醉科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级麻醉系实习学生(第2轮)为对照组,共35人;2014级麻醉系实习学生(第2轮)为试验组,共27人。通过入科教育成绩评价两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对照组以传统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习教学,试验组采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习教学。通过实习结束后的考试和学生问卷,评价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麻醉科本科实习中的教学效果。数据统计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入科教育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92、0.750)。实习结束考试中,病历质量与分析成绩、毕业综述答辩成绩、综合笔试成绩,试验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21、<0.001、<0.001);操作考核成绩,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实习结束后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教学模式认可度、教师教学效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信息量评价,试验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01、<0.001、<0.001);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启发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0.104)。结论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麻醉科本科实习中应用,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理论成绩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