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女,3 3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入院。体查: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4.0 cm×3.0 cm大小,质韧,表面不平,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无触压痛肿块,左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左乳内上象限探及一3.7 cm×2.6 cm,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周边见血流信号肿块。诊断为左乳肿块。入院2 d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发现左乳腺结节切面灰红、湿润,均匀一致鱼肉样断面,有菲薄的包膜。术中冷冻病理切片诊断:左乳腺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小B细胞型);腋区淋巴结阴性。免疫组化:CD 2 0(+),CD 7 9A(+),CD 3(-)和CD 4 3部分细胞(…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的曲线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出参数SS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VD情况,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3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VD均数为52.75±13.87,sS均数为6.15±1.23(%/s),而阴性组的MVD和SS分别为38.23±11.45和2.48±1.12,二者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且SS与MV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12,P<0.05).结论: MVD和SS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并且SS在术前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特征,较病理组织学方法更优越.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处理方法和顶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至2007年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程度,肿瘤可分为局部浸润型、广泛浸润型和内瘘型.对于十二指肠缺损直径<2 cm的25例患者,采用横行间断缝合术;对于缺损直径2~3 cm的5例患者,采用带蒂末段回肠补片修补术;对于缺损较大,肠管纵径>5 cm,距十二指肠乳头部>5 cm的3例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降段下部及十二指肠水平段切除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血管前移位术;对于广泛浸润型的18例患者,放弃对十二指肠的处理,仪行结肠肿瘤的姑息性切除;对于内瘘型的10例患者,缝合癌性穿孔切除处,放置蕈型管、十二指肠造口并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及十二指肠憩室化处理;对于胰头或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浸润敛黄疸的4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加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结果 64例患者术后近期痊愈,无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于术后7 d出现轻度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3周后痊愈.随访结果显示,6例生存6个月,12例生存1年,8例生存1.5年,4例生存2年,8例生存3年,21例生存4年,6例生存5年.本组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3.8%和9.2%.结论 根据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程度,应选择合理的术式,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4.
我们根据Meyer等研究结果,参照Marchetti等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分别采用单纯酶与复合酶消化法分离成猪胰岛,并对两种方法做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 (1)主要试剂:①胶原酶Ⅳ型(美国sigma公司生产);②弹性蛋白酶(美国sigma公司生产);③纤维素酶(美国merck公司生产);④胶原酶Ⅰ型(美国sigma公司生产)。(2)胰腺切取:哈尔滨市哈达屠宰厂提供成年杂种活猪16头,猪龄12~24个月。屠宰放血后在相对无菌情况下,仔细取出整个胰腺放在冷RPMI1640…  相似文献   
35.
副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与乳腺癌相仿,多在40~60岁左右,常以腋下质硬、边界不清的肿块为首发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该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居多,治疗方式与乳腺癌相同,宜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因其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5~2007年间收治的260例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60例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切除标本最大径平均为9.5cm(6~15cm),5例由于甲状腺巨大,横断一侧舌骨下肌群,置管引流,其余患者不切断舌骨下肌群、不放置任何引流物,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暂时性低钙抽搐各2例,分别于术后8、12、10、9天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无手术后并发症发生,60例随访1~2年,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不切断舌骨下肌群、不放置任何引流物的方法对轻中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手术是一种疗效不错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改变甲状腺患者手术体位对术后头痛及身体疼痛的影响,并与常规手术体位患者比较术后头痛和呕吐发生情况。方法: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普外四科2000-0l/2003-08收治的48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常规手术体位组200例,改变手术体位组285例。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各组再分为小于1h和大于1h2组,对术中及术后连续2d患者出现的术后头痛与呕吐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头痛、呕吐发生数;在改变手术体位组治疗前后1周,分别由患者填写健康调查简易量表(36个单项以8大主要方面表示:躯体性功能、角色受限、社会性功能、心理健康情况、角色生理情况、活力和精力、身体疼痛、综合健康情况,每方面均按百分制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后所发生的心理及生理状况改变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两组48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头痛和呕吐发生率情况:改变手术体位组明显少于常规手术体位组(47%和63%,60%和75%,P<0.01);常规手术小于1h体位组明显少于常规手术大于1h体位组(48%和65%,68%和82%,P<0.01);改变手术小于1h体位组明显少于改变手术大于1h体位组(35%和50%,54%和70%,P<0.01)。②两组术后躯体性功能、角色受限、社会性功能、心理健康情况、身体疼痛、综合健康情况评分:改变手术体位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犤治疗后:(81.81±19.37),(28.53±5.75),(50.97±11.82),(56.20±13.04),(60.71±19.76),(57.87±10.41)分;治疗前:(78.27±18.82),(26.76±5.29),(48.85±12.33),(54.17±15.81),(57.41±18.92),(52.42±11.50)分,P<0.01或0.05犦。③两组术后活力和精力评分:改变手术体位组治疗后高于其治疗前及常规手术体位组治疗后犤(60.23±15.37),(54.36±16.26),(56.83±13.76)分,P<0.01或0.05犦。④两组术后身体疼痛评分:改变手术体位组治疗后高于其治疗前低于常规手术体位组治疗后犤(60.23±15.37),(57.41±18.92),(64.12±17.27)分,P<0.05犦。结论:术后出现头痛、呕吐症状与切除术患者甲状腺体位手术期间摆放的持续时间有关,时间越长出现症状比率越高。采用改变手术体位,尽量减少手术时间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甲状腺手术后头痛与呕吐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手术体位治疗。  相似文献   
38.
十二指肠旁疝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内疝最常见的疾病是十二指肠旁疝(paraduodenal hernia,PDH),在临床上很少见,因为其解剖特殊性,诊断比较困难,如果诊治不及时。有50%左右肠管会发生坏死。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PDH的认识,故将PDH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微创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2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病,为了避免以往手术切口大、颈部粘连重、吞咽不适等缺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对2002年6月- 2004年6月收治的250例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了小切口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0例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平均34岁。手术前除4例巨大甲状腺肿配合卢戈氏液,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小猪小肠移植时供体、受体和最佳血管的选择。方法麻醉,先后称量30头小猪及其小肠的体重与长度,测算两者比例关系;对离体小肠行造影、色料灌注、X线摄片,观测腹主动脉、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在体和离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小肠的长度平均为体长的11.5倍;小肠的重量平均为体重的2.3%。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前动脉近段在体与离体灌注后血管外径分别为4.3/4.6mm和2.5/2.7mm左右,肠系膜前静脉较肠系膜前动脉粗1~2mm。肠系膜前动脉水平段分支多为6~8支。一般第5、6支最长[(20.0±7.0)mm和(22.0±8.2)mm],在体与离体血管外径分别达到1.9、2.2mm左右。结论腹主动脉、近段肠系膜前动脉及其第5、6分支水平肠系膜前动脉可以分别作为小猪全小肠和节段小肠移植的首选血管;在实行节段小肠移植时,可以利用肠管长度比例系数,进行初步筛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