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五味子醇提取物保肝作用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五味子醇提物产生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建立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效学实验证实五味子药效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光谱分析含药血清中五味子化学成分,同时进行2种对照品的细胞药效学实验。结果模型组培养上清ALT,AST,MAO活性分别升高至(987.9±371.8)、(1695.4±600.5)、(46.7±6.3)nkat/L,MDA含量升高至(3.6±1.2)μmol/L,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五味子含药血清能有效地拮抗D-氨基半乳糖对肝细胞损伤,细胞上清液中ALT,AST,MAO,活性分别降低至(410.3±213.4)、(880.3±105.4)、(20.5±5.5)nkat/L、MDA含量降至(1.4±1.0)μ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两种对照品能明显降低肝细胞损伤时所致升高的酶谱活性水平,对损伤的肝细胞有显著的修复和保护作用。结论醇甲、乙素是五味子阻滞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2.
重点介绍国外和国内医疗设备持续性安全管理的现状、差距以及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危机与挑战,同时也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老年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纳入本科室收治的60岁以上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2节段),根据氨甲环酸(TXA)术前使用剂量随机分为10mg组(10mg/kg)、30mg组(30mg/kg)、50mg组(50mg/kg)、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四组。比较各组手术相关椎间融合节段、减压节段、固定节段、手术时间等数据。观察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情况、D-二聚体变化、血红蛋白水平(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变化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情况。结果:因失访10例,未严格实施用药方案5例,最终纳入120例患者,每组30例。各组间手术相关椎间融合节段、减压节段、固定节段、手术时间对应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g组和50mg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mg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816.67±192.56ml、10mg组722.33±153.32ml、30mg组593.00±120.61ml、50mg组510.00±89.67ml)。对照组、10mg组、30mg组、50mg组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分别为825.25±197.22ml、657.07±118.29ml、437.38±153.29ml、324.66±90.34ml;总失血量分别为1919.18±458.65ml、1588.67±396.68ml、1264.11±443.03ml、992.84±276.28ml)。围手术期输血量方面,30mg组和50mg组(246.67±266.18ml、146.67±181.44ml)明显低于对照组和10mg组(720.00±304.45ml、568.00±232.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和10mg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对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3d时30mg组和50mg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3个月超声检查显示各组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老年人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多节段融合术时,术前使用大剂量的30mg/kg或50mg/kg氨甲环酸方案对失血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剂量的10mg/kg方案,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ERK5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08只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通过手术切除小鼠双侧卵巢及小鼠股骨离断分别构建骨质疏松(OVX)和骨折模型(Fracture),然后给实验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ERK5特异性阻断剂XMD8-92,于1 w、2 w、4 w后分别处死一定数量的小鼠,取术侧股骨标本,行X线片检查、股骨骨痂Micro-CT、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观察骨折端骨小梁生长情况,骨痂内成骨相关蛋白及ERK5表达情况。结果给予实验小鼠注射XMD8-92后第2周及第4周,Fracture组小鼠骨痂生长较快,骨小梁数目较多,厚度较大,成骨相关蛋白ALP、Runx2的表达相对较多(P0.05),而Fracture+XMD8-92组小鼠骨痂生长则相对缓慢,骨小梁稀少且绯薄,结构相对较乱,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Runx2表达较少(P0.05);且OVX+Fracture+XMD8-92组小鼠与OVX+Fracture组小鼠相比,骨小梁生成更少且紊乱,骨痂生长明显延迟,ALP、Runx2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ERK5影响骨折端骨痂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在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究颈椎曲度和矢状面平衡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55例多节段OPLL患者资料,其中231例行椎板成形术(A组),224例行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手术范围均为C_(3~7)。记录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C_(2~7) 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CCI)、C_2铅垂线至C_7后上缘的距离(C_(2~7_ SVA)、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1.2(27~38)个月。术后24个月,2组C_(2~7) Cobb角和CCI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_(2~7) SVA较术前明显增高,B组C_(2~7) SVA无明显变化,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2组间JOA评分在各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4例患者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其中A组中有11例,B组中有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成形术尽管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上不如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但两者能获得相似的神经功能恢复。椎板成形术术后轴性痛在短期内低于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长期两者无明显差异;椎板成形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较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低,但患者均能在6个月内恢复。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6例;年龄23~60岁[(42.7±8.6)岁]。患者均采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通过颈椎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9个月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比较术前, 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148个月[(135.0±6.8)个月]。手术时间为68~122 min[(86.0±14.1)min], 术中出血量为90~400 ml[(120.0±67.9)ml]。术后3 d颈椎CT扫描示骨折复位均满意。术后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 无迟发性脊髓损伤出现, Frankel分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骨搬移治疗感染性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3例感染性胫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为22~53岁,平均(35.8±4.8)岁.胫骨缺损长度为5~13 cm,平均(8.6±1.1)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行PVP治疗的1974例TOVC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合并症等相关信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4分视为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将其归为疼痛缓解不佳组,并从疼痛缓解满意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有术后1个月胸腰椎MRI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974例TOVCF患者中,共有81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4分,占患者总数的4.1%。疼痛缓解不佳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中,两组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椎体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或术后1个月胸腰筋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抑郁症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D低(OR=3.475,P=0.025)、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3.952,P=0.003)、骨折椎体数多(OR=3.640,P0.0001)、骨水泥分布不佳(OR=3.216,P=0.016)、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OR=0.081,P0.0001)、合并抑郁症(OR=3.616,P=0.014)是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BMD、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及分布不佳、合并抑郁症是TOVCF患者行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80.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老年患者的住院人数逐年提高,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各种脏器结构发生变化。为提高老年患者住院效果,使疾病迅速康复,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