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高血压是麻醉、手术及术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剧烈的血压波动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脑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麻醉、手术中提供稳定的血压水平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条件,我院应用乌拉地尔、硝苯吡啶对围术期高血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的生产工艺改进技术,对比了增加强制循环和传统提取白芍总苷的工艺。方法 :通过中试实验考察增加强制循环使多能灌体内乙醇温度均匀且处于高温状态以提高提取效率,在此基础上减少提取次数并且采用压榨技术回收药渣中吸附的药液以提高产能,节约成本。结果增加强制循环后第一次提取固体收率比不增加强制循环上升2到3个百分点,从含量收率来看打强制循环的第一次提取液普遍比不打强制循环高0.2到0.3个百分点左右。确定增加强制循环后,提取两次,就可以达到传统工艺提取3次的效果。结论增加强制循环配合药渣补水压榨可节省大量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
背景:依靠胸部摄片诊断肋骨骨折常导致误诊和漏诊.目的:分析双源CT 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 对65 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将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得到肋骨骨折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结果与结论:双源CT 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65 例患者286 根骨折,其中52 例保守治疗,其余13 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制定手术方案时均参考了三维重建图像,所显示的骨折部位、移位、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提示双源CT 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技术互相补充对诊断肋骨骨折及指导治疗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4.
背景:依靠胸部摄片诊断肋骨骨折常导致误诊和漏诊。 目的:分析双源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双源CT对65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将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得到肋骨骨折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 结果与结论:双源CT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65例患者286根骨折,其中52例保守治疗,其余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制定手术方案时均参考了三维重建图像,所显示的骨折部位、移位、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提示双源CT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技术互相补充对诊断肋骨骨折及指导治疗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5.
例1女,71岁2009年8月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症状,呈渐进性加重,且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及浓涕,无头痛、头昏、嗅觉障碍.体格检查:右鼻腔可见灰白色息肉样新生物,表面有少量血迹,略不平.CT检查显示右侧鼻腔内见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右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内见高密度影,部分窦壁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46.
钱斌  鲍健  陈宏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35-843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首诊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系统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6 a来首诊中误诊的28例肠套叠的临床资料,采用腹部B超和空气灌肠检查确诊。结果 28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2例,菌痢4例,急性肠梗阻3例,下消化道出血3例,肠痉挛2例,坏死性肠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阑尾炎1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6例(57%),手术治疗11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肠套叠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认真体检,并充分利用B超、X线等辅助检查可减少误诊率,以便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及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表现。方法对21例宫颈癌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2D-CEUS和3D-CEUS检查,观察其血流灌注模式及血管构筑特点,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部分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D-CEUS诊断宫颈癌17例,另2例0期原位癌和2例ⅠA1早期浸润癌未被检出。宫颈癌2D-CEUS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区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早于正常肌层;增强晚期病灶内部先减退,周边部呈稍高增强。宫颈癌TIC形态呈"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而正常宫颈呈"缓升缓降"型。宫颈癌组较对照组显影时间(AT)、增强时间(△T)明显缩短,增强强度(EI)及单位时间强度变化(k)明显增高(P均0.05),达峰时间(TTP)提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显示18例宫颈癌的病灶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紊乱的征象,另2例0期原位癌和1例ⅠA1早期浸润癌未能显示异常血管。宫颈癌组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D-CEUS和3D-CEUS的联合运用,有利于提升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可视化及定量研究,为临床准确评估宫颈癌活体肿瘤血管生成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E-cadherin、CD44v6和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情况,并分析了它们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58.5%和46.2%.Ecadherin、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Ⅰ期、Ⅱ期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与Ⅲ期、Ⅳ期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m23-H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herin、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体会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采用四孔法完成手术,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行左上肺叶切除14例,左下肺叶切除6例,右肺上叶切除17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下叶切除10例。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90~250 min,术中出血量40~1 000 ml,术后拔管时间3~11 d,清扫淋巴结数目7~24枚。术后住院时间6~14 d。术后病理结果: 腺癌35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泡细胞癌2例,腺鳞癌2例。术后随访6~19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0.
急性特发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较为困难。内镜超声(EUS)检查是首选,然而,需要胆总管取石,评价胆道口括约肌功能或诊断胰腺分裂症时则首选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此领域的应用仍然未被广泛接受,基因检测在此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