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抗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进行肿瘤放免显像及治疗是近年来肿瘤导向研究的热点。自80年代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多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进行肿瘤的放免诊治,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我们曾利用抗人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单克隆抗体(AFP-R-LCAMCAb)进行了荷人肝癌裸鼠的放免显像和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I标记的AFP-R-LCAMCAb对17例原发性肝癌及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肝癌放免显像研究,现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l.1病例和分组(1)肝癌组:选择1995年3月1日至1995年9月1日收住本院的AFP阳性原发性…  相似文献   
122.
肝内胆管扩张症即肝内胆管囊肿,又称Caroli病。可为单纯的肝内胆管扩张,或伴有肝周围纤维化。可为单侧或双侧肝内胆管扩张,也可同时有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迄今为止,对肝内胆管扩张症的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尤以双侧肝内胆管扩张合并肝周围纤维化、胆汁性硬化者,治疗更为困难。我院1961~1985年手术治疗成人胆管扩张症41例,其中肝内胆管扩张症13例。本文拟对肝内胆管扩张症诊治的特殊性予以探讨。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50岁,28岁以下者9例。本组病例病程长,均在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23.
钱光相  吴孟超 《外科》1996,1(3):99-101
高位右肝管狭窄及结石手术治疗困难,手术后疗效差,一般多由于未解除肝管狭窄,未去除肝内病灶所致。现报告我院1991年1月 ̄1994年4月经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80例,除单纯左肝管结石27例外,右肝肝管结石及左右肝管结石53例。本组病例多复杂,40例既往有1 ̄4次手术史,影象诊断显示单纯右肝管结石10例,左右侧肝管结石43例。合并肝门胆管狭窄34例,其咕管汇合区狭窄24例,右肝管狭窄10例,右肝管异位开  相似文献   
124.
胆道内引流为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常用手术,如胆管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等,此等手术虽可达到畅通引流,但可引起严重返流性胆管炎。为此我们取一段游离空肠,远端作成人工乳头,近段空肠与胆管吻合,远端空肠的人工乳头置入十二指肠后吻合。本文介绍了手术方法及11例临床经验。观察间位空肠无食糜返流,其引流液淀粉酶正常;胃十二指肠钡餐检查除1例外均未见钡剂经人工乳头返流,证明此手术可防止食物返流入胆道,并经术后4~18月随访疗效优良。人工乳头式间位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较胆管空肠Y型吻合符合生理,胆汁经间位空肠入十二指肠后与食糜胰液混合而利于消化。  相似文献   
125.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手术处理七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方法及要点。方法本组肝癌切除后,自肝断面胆管残端清除癌栓;胆总管切开取出癌栓并与肝断面上的胆管“会师”。结果随访1年,健在6例,死亡1例。结论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对伴发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6.
肝癌细胞血行播散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液甲胎球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lphafetalproteinmesengerRNA,AFPmRNA)阳性肝癌患者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联系。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术后24小时,48小时及1周肝癌患者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并随访1~2年。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内血液AFPmRNA持续阳性的肝癌患者12例中,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性癌灶6例,术后2年内复发或转移9例;而随访的血液AFPmRNA阴性的肝癌患者19例中仅有5例在术后1年内复发,在2年内复发8例,无肝外远处器官转移(1年时,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年时,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后血液AFPmRNA持续阳性的肝癌患者更容易复发或产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应用巢式RT-PCR检测荷人肝癌裸鼠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抽取20只荷人肝癌裸鼠周围静脉血液各1ml,应用巢式RT-PCR检测其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结果20只荷瘤裸鼠中有6只血液中被检测到AFPmRNA(30.0%),其中有4只发现了肺脏、肝脏或肾脏转移(66.67%)。结论AFPmRNA可以作为肝癌血液转移的敏感性指标,也可作为肝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8.
我们通过本研究探讨复发性肝癌血液AFP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复发来源的联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实验对象 选择在1995年11月~1996年10月收入我院及长海医院康复部的复发性肝癌1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在45~62岁,平均年龄52.5岁,其血清AFP在400~30000μg/L(酶联法测定)。以上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检查及血清AFP检测证实为肝癌术后复发,且术前血液AFP均为阳性,肝癌复发时肿瘤直径在2~6cm之间。同期53例手术切除1年未复发的肝癌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