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急诊外科治疗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58例小于1岁的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儿中,诊断明确后24 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性150例(58.1%),女性108(41.9%);年龄6 d至11个月[(7.5±4.3)个月];体质量2.1-9.5(5.5±3.3)kg.术前合并有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肺部感染、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占90.2%(233例).全组中246例(95.3%)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12例(4.7%)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 全组心血管畸形一期矫治率为92.3%,总治愈率达到96.9%.患儿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在心脏停跳与心脏不停跳两种方法 下进行.两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约(105.00±38.71)、(71.89 4-27.78)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6~154(16.5±9.3)h;ICU住院时间为48-174(98.5±33.6)h;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为6.9%;心肺脑肝肾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发牛率为12.9%;死亡8例(3.1%),死产原因:7例复杂畸形患儿中死于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紊乱1例,呼吸衰竭1例;另1例患儿死于心率紊乱.结论 危重婴儿先心病在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低月龄和畸形复杂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入选进行手术矫治的先心病患儿28例,其中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6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2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HIF-1α蛋白及mRNA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在心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紫绀组患儿术前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1);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IF-1α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细胞质中,在细胞核内也有分布.结论 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细胞中,HIF-1α表达增加,HIF-1α可能参与慢性缺氧状态下心肌代谢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33.
背景:应用左向右分流大鼠模型可以研究慢性肺血管重构在成人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发病机制。 目的:观察慢性左向右分流大鼠模型慢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特点。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2009-04 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4周龄SPF级纯系健康SD大鼠80只,体质量95~11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分流组,每组40只。自制改良聚乙烯血管连接套管,近心端内外径分别为0.6 mm和 0.8 mm,远心端内外径分别为0.8 mm和 1.0 mm,长1.6 mm。 方法:分流组大鼠:行左向右分流术,运用收缩型聚乙烯血管连接器建立右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连接。对照组行假手术。手术后在第4,8,12,16周(每个时相点10 只大鼠),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查、病理标本制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图像分析等一系列步骤对该模型进行评价。 主要观察指标:分流组和对照组大鼠右室收缩压、右心肥大比率[右室/(左室+室间隔)],各级肺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改变。 结果:全部实验动物存活。分流组肺循环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与对照组相比,分流12,16周右室收缩压明显增高(P < 0.01),分流12,16周时右心肥大比率显著增加(P < 0.01)。与对照组相比,分流12周和16周组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 (P < 0.01)。 结论:左向右的持续低分流,能有效引起慢性肺血管重构,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连接建立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对实验动物损伤小,是研究低分流引起的慢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有用工具。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慢性;大鼠;特征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心血管外科学教学中的“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综合教学模式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5.
新生豚鼠离体心脏顺灌左心做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摸索新生豚鼠离体心脏顺灌左心做功模型的各种条件并建立该模型,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模型的建立:新生豚鼠(0~2d),体重50~80g,♀♂不拘。灌注装置(图1)根据Nely等[1]的设计改装而成。灌注技术:动物处死前15min腹腔注射500...  相似文献   
36.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狭窄外科治疗1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45例肺动脉辫狭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肺动脉辫狭窄病人的手术治疗经过。其中男70例,女75例,年龄6个月-42岁;体重6.0-51kg。41例单纯肺动脉辫狭窄病人采用肺动脉辫交界切开术;27例采用肺动脉辫交界切开同时切除肥厚的肌束,疏通右室流出道;51例重度肺动脉辫狭窄患儿采用右心室漏斗部疏通及跨辫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的方法进行手术矫治。结果142例存活,17例术后有轻度低心排,需用小剂量多巴胺辅助心功能,随访5个月-3年,心脏超声检查无1例残留右室高压,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力差<30mmHg(1mmHg=0.133kPa)。术后3例死于低心排。结论 根据病情,采用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或减轻术后低心排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及存活率,尤其是提高重度肺动脉狭窄的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前后血中可溶笥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于诱导麻醉期间、体外循环结束、停机后2h、4h、术后经一天清晨取血及尿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浓度。结果 体外循环结束后2h、4h及术后第一天清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尿微量白蛋白浓度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诱致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并可能与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8.
心脏直视手术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69例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69例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就手术前基础心脏病变,手术环节,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医院感染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内直视手术485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9例,感染发生率为1.42%,直接引起死亡6例。病死率8.70%;肺部感染和纵隔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凶险;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广,多重耐药菌发生率高。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前基础心脏病变严重有关,手术环节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净化手术室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手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TpP) in assessment of anticoagulation and predict the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in th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Methods: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zation ratio (INR) were measured in 45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45 patients with sinus rhythm both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Twenty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heart disea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Furthermore, the patients with AF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based on different 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INR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those with AF had higher 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than thorpe with sinus rhythm. It was found that discordancy existed between INR and 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AF. There were 28 AF patients with 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 6μg/ml and without bleeding, who might be at the optimal anticoagulant state. The 95% confidence of the mean INR value was 1.90- 2.30 in these patients and 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between 2.84-5.74μg/ml.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F might face higher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after mechanical valve replacement; INR between 1.90- 2.30 and TpP plasma concentration between 2.84 - 6μg/ml might be the optimal anticoagulant range for patients with AF after mechanical valve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   
40.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6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心脏畸形,手术治愈率高,但并发症发生机率相对较高。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治疗上述畸形106例,效果良好,现将诊断和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