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ELK-1、p-ELK-1的表达,探讨房颤发生与ELK-1、p-ELK-1 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12例风心病换瓣患者分为2组:①慢性房颤组(6例)房颤持续时间均>6个月,②窦性心律组(6例)为正常心律.手术中切取少许右心房游离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房肌ELK-1、p-ELK-1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①免疫组化显示ELK-1主要表达在心房肌细胞质和细胞核,慢性房颤心房肌较窦性心律心房肌表达明显减弱;②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显示ELK-1在窦性心律心房肌细胞核表达相对较高,在房颤心房肌细胞核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ELK-1在房颤心房肌、窦性心律心房肌均表达受抑.结论 转录激活因子ELK-1的表达改变可能在慢性房颤心房肌的分子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2.
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心源性猝死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郝嘉  肖颖彬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重庆医学》2005,34(12):F0004-F0004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界定为心脏原因的自然死亡,在症状出现后1h内突然意识丧失,以前已知有心脏病史,但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未预料的。多数死者生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故猝死难以预测。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急诊之一。为寻求发现一些对其猝死前的病因、诱因,回顾分析了我院心血管外科自1978年1月~2005年10月2100余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例,该组手术成功率98%,其中发生心源性猝死11例(约占0.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1例1995~2005年治疗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均经心脏彩超确诊,均行手术治疗,除死亡1例,其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经心脏彩色B超基本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4.
目的:观察平原人员急进高海拔地区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为高原地区医学救援提供参考。方法受试者从平原地区(海拔400 m)出发,出发前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时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之后乘车到达海拔3200 m 目的地后动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分别在到达后第1~7天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受试者在海拔3200 m 地区适应1周后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再次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结果进入海拔4300、3200 m 地区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与平原地区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海拔3200 m 地区后第6、7天血氧饱和度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和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的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随之下降,平原人员急进海拔3200 m 地区第6天能初步适应,在较低海拔地区短时间适应后再进入高海拔地区人体能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探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小儿体外循环(ECC)管理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7月27例心脏病患儿采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的 ECC 管理策略,探讨其 ECC 管理经验。结果27例患儿 ECC 时间平均为(88.70±48.9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58.10±34.50),ECC 术中超滤量平均为(243.70±115.80)mL,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平均为(20.60±17.70)h,输血量平均为(1.34±0.62)U。2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小儿 ECC 中采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 ECC 管理策略,是对传统观念的补充,但尚需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总结我科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26例静脉窦房间隔缺损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12.1±5.7)岁。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9例,其中引流入上腔静脉8例,引流入右心房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三尖瓣返流3例,二尖瓣重度返流1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5~98min,平均(56.4±6.2)min,全组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中8例用右心房外侧切口避开窦房结延长至上腔静脉,3例用另外心包加宽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结合部;5例术中扩大房间隔缺损利于异位引流的肺静脉回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术后平均重症监护时间(4.2±2.1)d,平均住院时间(15±6.5)d。全组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早期窦房结功能失调,经使用临时起搏器辅助3d后恢复,术后1例转为心房颤动心律,余均为窦性心律。1例出现上腔静脉梗阻,二次手术加宽上腔静脉后好转。结论: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较易诊断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和确定有无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治疗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满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上腔静脉梗阻、窦房结功能失调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7.
体外循环血清对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血清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简称AT-Ⅱ)的损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AT-Ⅱ,并与CPB血清共同孵育后观察其形态及生化指标变化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GSH)的保护作用。结果 培养液中MDA、LDH、AKP增加,细胞凋亡率上升,R-GSH能减轻细胞损伤。结论 CPB血清能直接损伤AT-Ⅱ,氧自由基可能是主要原因,这可能是术中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的重要原因。R-GSH在体外能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探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SPVS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94例SPVSD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补片修补182例,直接缝合12例。对8例合并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采用主动脉瓣成形术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结果 死亡4例,病死率2.1%。存活190例效果满意,142例随访3月至16年,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无残余漏和新的AI发生。结论 对SPVSD应补片修为主,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  相似文献   
189.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血浆NSE和S-100b及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与S 10 0b蛋白的含量及脑电图的变化 ,探讨它们造成脑损伤的差异。方法  4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A组 (n =2 0 ) ,在心脏停跳下施行手术 ;B组 (n =2 0 ) ,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 ;两组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各 10例。全组均在术前、CPB开始后 2 0min、CPB结束后 1h和 2 4h采取血样本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NSE和S 10 0b蛋白含量 ;结合患者术前与术后 7d的脑电图检查 ,评价两种方法造成脑组织损伤的差异。结果 CPB开始 2 0min两组患者血浆中的S 10 0b均明显升高 (P <0 .0 1) ,而且一直持续到CPB后 2 4h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 ;CPB开始 2 0min ,A组中先心病患者血浆S 10 0b升高程度高于B组中先心病患者 (P <0 .0 5 )。在CPB开始 2 0minA组患者血浆NSE升高的程度高于B组患者 (P <0 .0 5 ) ;血浆NSE水平在CPB开始 2 0min先心病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一直持续至CPB结束后 1h达到最高点 ,至CPB后 2 4h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 ;风心病组患者在CPB开始 2 0minNSE升高 (P <0 .0 5 ) ,在CPB后 1h明显升高 ,一直持续到CPB后 2 4h仍较术前高 (P <0 .0 1)。术后两组患者EEG结果较术  相似文献   
190.
压力超负荷对大鼠左室心肌CaMKⅡ和pCRE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钙调素激酶Ⅱ(CaMKⅡ)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CREB(pCREB)在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室心肌中表达的变化。方法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心肌肥厚组(n=50),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手术后4周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左室心肌CaMKⅡ及pCREB蛋白表达及分布,RT-PCR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bcl2-mRNA含量。结果CaMKⅡ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浆,pCRE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心肌肥厚组CaMKⅡ和pCREB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aMKⅡ:21.0±0.6vs15.5±0.9;pCREB:16.4±0.7vs11±0.7;P<0.05);心肌肥厚组bcl-2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0.52±0.07vs0.68±0.09,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时CaMKⅡ激活,核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增加,可能通过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