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目的 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血清诱导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对多形核粒细胞(PMN)粘附的影响,探讨NAC对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CPB血清加NAC处理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队模型研究HUVEC对PMN的粘附作用,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表达。结果 NAC加入CPB血清共同处理HUVEC,能抑制CPB血清诱导的HUVEC对PMN的粘附增加,下调CPB血清诱导的HUVEC表面ICAM-1表达的增高。结论 NAC通过抑制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表达,可抑制体外循环诱导的PMN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从而可能在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防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原癌基因编码产物及Caspase-3在左向右分流型大鼠肺动脉高压(PAH)形成过程中肺动脉内的表达,探讨HGF及c-Met在PA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4~5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分流组与对照组,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两组均在术后第4、8、12、16周行肺血流动力学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GF、c-Met、Caspase-3在肺动脉壁内的表达.结果 分流组术后各时间点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时间延长,分流组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室肥厚指数(RVHI)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分流组术后8周HGF、c-Met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后缓慢下降,术后4周Caspase-3表达最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并低于对照组.结论 套管法连接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简易可靠.HGF、c-Met在肺循环高灌注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与肺动脉压力变化及肺血管重构有关.PAH形成中Caspase-3表达逐渐降低,可能与肺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术后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对本组老年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发生死亡原因;结果 本组150例患者中死亡7例,占4.67%.临床经过统计分析可以得知,年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心胸比与早期死亡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将这些具有显著差异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心功能、心胸比可能是造成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 老年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术后死亡原因与年龄、心功能、心胸比以及患者自身疾病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临床早期治疗,及时改善患者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加强心肌保护,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在大鼠心肌缺氧复氧(H/R)损伤中的抗氧化效应。方法 W 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EPO预处理组(EPO组),每组30只。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 000 U/k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各15只大鼠于给药24 h后采血,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取心肌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每组其余15只大鼠置于常压缺氧环境中(O2的体积分数为7%)12 h后,移至常压常氧环境中2 h,予H/R损伤,取血及心肌组织,检测以上各指标。结果 H/R损伤前2组SOD、GSH以及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损伤后两组心肌SOD活力及GSH含量较损伤前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较损伤前显著升高(P〈0.05,P〈0.01),EPO组SOD活力、GSH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R损伤后两组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而EPO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R导致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显著异常,而EPO组基本正常。结论 EPO预处理在心肌H/R损伤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在H/R损伤中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们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实施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1例(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室间隔缺损60例(同期行右室流出道疏通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右室双出口1例。回顾分析体外循环中主动脉插管选择、灌注方法、灌注压力、转流时间以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主动脉弯头插管69例,直头插管14例;其中弯头插管出现高阻力泵压5例,1例更换为直头插管,其余4例调整插管位置后泵压恢复正常;直头插管中无高阻力泵压出现。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80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6.4%。3例经电击除颤1次后心脏复跳。全部病例都顺利脱机。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点;稳定可靠的体外循环、正确的管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配合处置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缺血后处理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寻STAT3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NSC-74859(STAT3抑制剂)组。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工作模型,观察心脏在各组条件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冠脉流量的变化及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复灌期心率,冠脉流出液中CK及LDH的含量明显降低,左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冠状动脉流出量明显升高。而抑制STAT3表达后,此保护效应明显减弱。结论缺血后处理有助于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这一作用由STAT3转录因子介导。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1例1995~2005年治疗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均经心脏彩超确诊,均行手术治疗,除死亡1例,其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经心脏彩色B超基本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8.
患者女,55岁,农民,因劳力性心悸、气促1个月,加重2天急诊入院。查体:慢性病容,营养状态差,口唇略紫绀,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胸骨左缘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轻度水肿。X线胸片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增大;在右室腔及整个右室流出道内可见不规则的实质性相对增强团块回声影像,范围由肺动脉瓣下至右室三尖瓣瓣环处,大小为7.5cm×3.1cm,该团块占据3/4右室腔,与右室壁及右室流出道的前壁关系不密切,其间可见血流信号,其头部紧贴肺动脉前瓣,并随肺动脉瓣来回摆动,收缩期脱入肺动脉内,舒张期回至右室流出道内。  相似文献   
149.
To establish the rat model with myocardial hypoxia/reoxygenation (H/R) injury, and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PO pretreatment on the myocardium. Methods: Sixty male adult Wistar rats were randondv div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 H/R group, and EPO group, 20 in each group. The rats in EPO group accepted injection of 5000 U/kg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 through vein, and the other rats accepted the injection of the same volume of saline. Twenty-four hours after the injection, rats in the EPO and H/R groups were put into the hypoxia environment for 12h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nonnoxic environment for 2 h, and then the samples of blood and myocardium were collected.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activity, apoptosis, ultrastructure, myocardial MDA contents, EPO receptor (EPOR) expression in cardiac myocytes and cardiac functions were tested. Results: EPOR expression was positive in cardiac myocytes of adult ra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immunohistochemitry assayng. Compared to those in H/R group, rats in EPO group presented lighter injury of myocardial ultrastructure, the reduction of serum myocardial erzyme activity,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the better recovery of cardiac functions, and the less production of 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s. Conclusion: Adult rat cardiac myocytes could express EPOR, and EPO pretreatment produced protective effects on myocardium with H/R injury.  相似文献   
150.
A case that a patient presented a life-threatening carotid artery hemorrhage after a work-related accident was reported.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prompt intervention and surgery assisted by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A 22-year-old ma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left carotid hemorrhage and progressive dyspnea eight minutes after being injured at work by infra-flying sheet metal. Upon arrival, he was semi-conscious and anem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