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L-T4)、维生素E(VitE)及两者联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了解其对大鼠心肌酶谱、心肌病理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探讨甲减心肌的治疗方法。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4治疗组、VitE治疗组、T4+VitE联合治疗组。测定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血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各组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itE治疗组T3、T4水平明显降低,TSH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4治疗组、T4+VitE联合治疗组T3、T4水平明显升高,TSH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与VitE治疗组比较T3、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K、LDH、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4治疗组、VitE治疗组、T4+VitE联合治疗组的CK、LDH、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血清SOD与LDH、AST、CK、CKMB呈显著相关性。④HE染色镜下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可见黏液性变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T4治疗组、VitE治疗组、T4+VitE联合治疗组心肌均有改观。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各组间心肌组织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4、VitE及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甲减大鼠心肌酶谱水平,改善心肌细胞病理状态,可能与甲状腺功能改善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棕榈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对照(CON)组、棕榈酸(PA)组、棕榈酸+达格列净(PA+Dapa)组、单纯达格列净(Dapa)组,干预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力,DCF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荧光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o C)水平,Hoechst33258荧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CON组比较,PA组细胞增殖力降低,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SOD水平降低及MDA水平升高,凋亡蛋白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升高以及Cyto C水平表达量增加,Hoechst33258检测凋亡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a组以上指标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A组比较,PA+Dapa组细胞增殖力升高,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升,SOD...  相似文献   
93.
钟兴  杜益君  潘天荣 《安徽医药》2015,(7):1427-1428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以主题为基础”的教学法(SBL)结合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内分泌科教学中作用。方法教学对象分为 SBL 传统教学模式组(对照组,29人)和 PBL 与 SBL 教学方式相结合组(试验组,30人)。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测试、病例分析测试和满意度测试。结果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方面,两组的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 >0.05);病例分析题方面,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两组的满意度测评显示,在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但是在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PBL 与 SBL 教学法相结合在内分泌学科教学上,不仅有助于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4.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由日本学者Takayasu于1905年首先报道并进行科学的描述[1].该病命名较多,在我国黄宛、刘力生等于1962~1963年提出了大动脉炎这一概念.TA是一种好发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全动脉炎,病因不明,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年龄多为5~45岁,平均22岁,国外、国内文献报道男女比例分别为1: 1.58~9[2]和1: 1.9~4.9[3].目前本病的分型方法尚不统一,但比较多的学者采用Lupi-Herrera分型法[4],将本病分为四型: Ⅰ型为主动脉弓型,Ⅱ型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型,Ⅲ型为Ⅰ、Ⅱ混合型,Ⅳ型为上述任何一型加肺动脉受累.TA临床表现随受累动脉部位和阻塞程度而异,临床上分无脉前期和无脉期[5].无脉前期仅出现发热、疲劳、肌肉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较难诊断.无脉期,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出现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针对不同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不同的非手术方法 ,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针对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选用周期性静态牵引、无热量或微热量超短波电疗法、电脑中频疗法及腰围保护等方法治疗 ;针对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的患者选用静态牵引、温热量超短波电疗法、电脑中频、姿势治疗及医疗体操等方法治疗。结果 :2 0例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非手术疗法治疗两个疗程优良率为 88.7%;2 5例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的患者非手术疗法治疗两个疗程优良率为 84.7%。结论 :针对不同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不同的非手术方法有机配合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6.
97.
钟兴  王长江  王佑民  许娴  黄大祥  杨明功 《临床荟萃》2005,20(24):1402-1404
格雷夫斯(Graves)病是一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中男性为0.2%,女性为2%.为了控制病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甲状腺药(antithyroid drugs,ATD).但该病容易复发,在应用ATD治疗1~5年后复发率为30%~60%.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在不断研究如何降低其复发率.其中,将甲状腺素和ATD联合应用与单用ATD进行比较成为一研究热点,但单个研究结果间差异较大.为此,我们收集了国内外有关该方面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综合评价联合用药对于降低Graves 病的复发率是否优于单用ATD.  相似文献   
98.
对头颅轴位薄层CT扫描内听道形态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深对内听道(IAM)轴位薄层CT形态的认识,以提高听神经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复习37例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CT和/或MRI资料。观察41例无内听道病变的轴位薄层(≤2mm)CT内听道的连续层面图像。1具颅骨标本作验证。结果:薄层CT可显示轻微的内听道骨壁破坏。轴位薄层(2mm)CT两个层面上可显示内听道。上部层面外半规管显示清楚,内听道多呈底尖口宽的喇叭形;其下部层面内听道几乎为平行状,其底部呈圆弧形。结论:CT观察内听道轻微骨质破坏必须使用连续薄层扫描并注意窗口技术。外半规管水平薄层CT上内听道呈喇叭状系扫描层面与内听道不平行所致。  相似文献   
99.
鼻咽癌咽旁间隙CT与MRI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准确认识鼻咽癌(NPC)咽旁间隙改变的CT征象。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初诊NPC30例,同时行治疗前的CT和MRI检查。结果30例NPC咽旁间隙表现按CT所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与其MRI表现作对照观察统计如下(1)CT所见咽旁间隙正常者MRI表现为前窄后宽的三角形线条状连续高信号脂肪影;(2)咽旁间隙CT表现为变窄伴线样低密影,在MRI上表现为咽旁间隙的高信号脂肪影受压,但仍连续无中断;(3)CT所见咽旁间隙变窄且密度增高,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脂肪影极度变窄,但仍可见连续;(4)CT所见咽旁间隙消失者,在MRI上咽旁间隙被肿块占据,翼外肌推移,其内侧脂肪间隙消失,但翼内、外肌信号正常或不正常。结论(1)CT上咽旁间隙变窄,且密度增高,但仍可见低于肌肉的线样影,肿块未突破咽旁间隙;(2)CT上咽旁间隙完全消失者,肿块可能跨过咽旁间隙达颞下窝。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根据血管张力、血管病理及血清学指标来评价利拉鲁肽治疗高脂诱导动脉硬化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 32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20只、对照组12只.将造模成功的高脂组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安慰剂组,并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分别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或生理盐水,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干预16周末,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血管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血管壁改变;血管张力检测仪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张力变化.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大鼠血清TG、CHO、LDL、FINS、ET-1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NO水平升高(P<0.05);血管病理结果显示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显著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减少;血管张力检测结果显示利拉鲁肽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 <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明显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硬化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有可能成为改善动脉硬化程度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