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金龙  刘牧林 《安徽医药》2019,23(2):333-336
目的 对改良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手术方式治疗Ⅳ度痔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例行PPH术Ⅳ度痔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PPH组100例,改良PPH组100例,将两组的手术耗时、住院周期、术中活动性出血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肛缘水肿、术后尿潴留、术后便血)发生率以及术后痔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在手术耗时、住院周期、术中活动性出血发生情况、术后尿潴留及便血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PH组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率1.00%低于常规PPH组的11.00%,且术后改良PPH组痔复发0例,亦明显低于常规PPH组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13.900,P=0.003、0.000)。结论 改良PPH术能显著降低病人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22.
苏天昊  金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0):1036-1039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1例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Pubmed数据库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 结果 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危害极大,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海绵窦瘘,治疗难度增加。血管腔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首要和推荐方法,同时可达到海绵窦瘘微创治疗的目的。 结论 脑血管造影可完善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诊断,随后的血管腔内介入栓塞可为该病提供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对难以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检查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异丙酚进行Wada试验,探讨其测定语言优势半球及双侧半球的运动及记忆功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首先常规记录脑电图(EEG)30 min,并持续进行监测;之后经股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然后在心电及血压监护下,向患侧颈内动脉以弹丸方式快速注射一定剂量的异丙酚,使对侧上肢肌力保持在3级以下,并进行标准化的语言及记忆功能测定;30 min后,经股动脉插管另一侧颈内动脉,以同样方式进行测定。结果共12例患者,2例为癫痫性脑病,10例为局灶性症状性癫痫。1例因DSA造影发现双侧大脑后交通动脉明显开放而中止Wada试验,其余11例均进行了Wada试验。在11例患者中,7例在注射异丙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不良反应,10例患者最终接受手术治疗,经随访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受损。结论经股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行脑血管DSA,之后采用弹丸注射方式给予异丙酚进行Wada试验,可以安全有效地对大脑半球的运动、语言及记忆功能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创新性灸法(汉腾玉灸疗板)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汉腾玉灸疗板组和回旋灸组各40例,两组均以推拿手法为基础治疗,汉腾玉灸疗板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新型环境友好型汉腾玉灸疗板干预;回旋灸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回旋灸干预;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VAS评分表为观察指标。结果:干预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VA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中的肿胀评分除外,汉腾玉灸疗板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回旋灸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腾玉灸疗板组与回旋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的疗效确切。汉腾玉灸疗板结合推拿与传统灸法结合推拿治疗相比,疗效更佳,主要体现在膝关节僵硬时间的缩短、疼痛程度的缓解和生理功能的改善等方面。将传统灸法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制作的汉腾玉灸疗板,温度精确可控、渗透性强、疗效确切,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创新型灸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将小隐静脉包含在筋膜蒂内,用于修复足跟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4例,皮瓣最大为8cm×12cm,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血供丰富,厚薄适宜,蒂长达7~12cm,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7.
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是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笔者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性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高了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8.
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58.3岁。同时行MRA及DS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径、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部位等。结果DSA检查有阳性发现者32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9例,双侧受累13例。MRA有阳性发现者29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4例,双侧受累15例。除5例MRA阳性而DSA阴性外,其他MRA与DSA均为阳性。两种方法对管腔变细的诊断吻合率为100%。DSA对局限性狭窄及单侧缺如的诊断优于MRA。MRA对颈椎不稳及增生导致的椎动脉迂曲变形等表现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SA。结论(1)椎动脉DSA检查对局限性压迫及动力性压迫的诊断较准确,对椎动脉压迫来源较易作出判断,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为有创检查,存在造影剂副反应及用量的限制。(2)MRA为无创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对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颈部其他血管,以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高龄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MRA的不足之处是对局部微小部位的狭窄或非闭塞性病变的诊断率低,检查中无法随时变换体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原发病为胆道闭锁接受肝移植、术后后发生PVS的患儿14例,均经门静脉造影证实,并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14例患儿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14例患儿共进行23次血管内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82.61%(19/23)。10例患儿经1~2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治愈,4例患儿球囊扩张治疗后,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未发生狭窄。14例患儿均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PVS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迷走神经不但对窦房结所支配的窦性心律有抑制作用,而且左侧迷走神经对心传导系统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希氏束电图的明显改变,其中以A-H间期的廷长最为明显(P<0.01),甚至于可以出现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实验动物出现H波分裂现象(20例中有5例)。刺激迷走神经向中段未见明显改变。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伴发心律失常这一现象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