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浅静脉干对前臂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头静脉组 (实验组 )与不结扎组 (对照组 )的成活面积。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1例术后早期皮瓣远端肿胀。家兔 10个皮瓣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皮瓣蒂部保留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的成活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石膏倒模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面部寻常型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石膏倒模联合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中度和重度痤疮,分别与单纯红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度(A组)和重度(C组)痤疮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2.5%,对照组(B组、D组)分别为77.5%和65.0%。治疗组(A组、C组)痤疮疗效均优于对照组(B组、D组)(p<0.05);治疗中度痤疮(A组)疗效在皮肤炎症改善优于重度痤疮(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石膏倒模联合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治疗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MTT比色分析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HH(μg/ml)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当HH浓度为0.12μg/ml时即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长,0.66μg/ml时即可产生50%的抑制效应,10μg/ml时可完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且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对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无作用。HH可抑制体外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深度平面剥离形成的面颈皮瓣修复外鼻合并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后,于缺损邻近部位设计前蒂或后蒂面颈皮瓣,腮腺区行皮下分离,腮腺区外行SMAS下分离,将皮瓣向内侧旋转推进Ⅰ期修复外鼻和颊部缺损。自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对17例外鼻合并颊部皮肤肿瘤切除后患者进行修复。结果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7例患者6~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皮肤浅表感觉良好,无面部器官移位及面神经损伤现象,外鼻形态佳。结论SMAS下的面颈皮瓣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优良,应用其修复外鼻合并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背景:瘢痕疙瘩的形成受多种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然而目前对这些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表达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检测人正常皮肤组织和人瘢痕疙瘩组织中microRNAs的表达情况,初步筛选人瘢痕疙瘩microRNAs表达谱。方法:根据瘢痕疙瘩临床诊断标准及实验要求制定瘢痕疙瘩、正常皮肤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瘢痕疙瘩标本(6例)和正常皮肤标本(5例);TRIZOL法提取标本的总RNAs并进行质检,再采用Ambion’s miRNA Isolation Kit从总RNAs中分离microRNAs;荧光标记后与微阵列芯片杂交,扫描检测后数据经SAM和Cluster分析处理,筛选瘢痕疙瘩组织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验证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RNAs。结果与结论:通过microRNA微阵列芯片筛选得到人瘢痕疙microRNAs差异表达谱(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microRNAs12个),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microRNAs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瘢痕疙瘩microRNAs差异表达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过程,部分microRNAs有可能成为用于瘢痕疙瘩诊治的专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面部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影响及意义。方法将面部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10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10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共四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石膏倒模联合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中度(A组)和重度(C组)痤疮有效率分别为98%和94%,对照组中度(B组)和重度(D组)分别为92%和84%。研究组(A组、C组)痤疮疗效均优于对照组(B组、D组)。结论规律、规范、合理、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寻常型痤疮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达到了更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供区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供区并发症,评价该皮瓣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手部握力、捏力和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于术后第7d、3周和3个月观察并记录手部和腕部肿胀程度,第7d测量记录植皮成活面积。3周后进行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区域皮肤浅感觉评定。3个月后对手部握力、捏力和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并与术前对比。3个月后进行供区外观评定,要求患者主观评价其满意程度,最后归纳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等级。结果:实施手术29例,其中2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48月。供区并发症包括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区域异常(100%)、桡神经浅支分布区感觉异常(9.1%)、皮片部分坏死(18.1%)、供区外观不满意(45.5%)和供侧手部和腕部肿胀等,而前臂旋转活动和腕关节屈、伸、收、展活动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供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和供区植皮外观不满意是该类皮瓣供区主要并发症,而供侧手部、腕部活动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改良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报道一种V-Y推进轴型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将足外侧皮瓣设计成梭形或三角形,带蒂向后、内侧推进覆盖创面,供区直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伤口Ⅰ期愈合。结论 V-Y推进足外侧皮瓣既保留了传统足外侧皮瓣的优点,又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术后供区并发症,是足跟后侧区创面修复的一种较为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序贯多脉冲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外用治疗痤疮印迹的疗效和技术优势。方法:应用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结合胶原贴敷料外敷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色素沉着和萎缩性瘢痕,波长560~1 200nm治疗手具,多脉冲序贯两遍、间隔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治疗后即刻和治疗间期用胶原贴敷料规律贴敷护理,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00%,痤疮后红斑治疗效果优于黑褐色色素沉着,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进展期红色萎缩性瘢痕凹陷平复率优于成熟的萎缩性瘢痕,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序贯多脉冲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将个性化与普适性原则相结合,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治疗技术简单化,易于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