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427篇
综合类   308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1篇
  5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2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 CsA)的抑制作用。 方法: 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 结果: 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 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 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 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 d和第7 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 结论: 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
脾切除对门脉高压症大鼠CD4、CD8和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大鼠脾次全切除术后CD4、CD8与脾功能的变化。 方法: 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共分5组:正常大鼠组、肝硬化(PHT)组、正常大鼠脾切除组、PHT全脾切除组、PHT脾次全切除组,每组10只。手术后第4周检测各组血常规、肝功能、tuftsin、CD4、CD8等指标。 结果:PHT高压症大鼠脾切除术后tuftsin水平[(171±21)ng/L vs (433±44) ng/L,P<0.01]、CD4/CD8(2.01±0.22 vs 1.12±0.12, P<0.01)均显著低于PHT组;PHT大鼠脾次全切除组tuftsin[(434±42)ng/L vs (171±21)ng/L, P<0.01]、CD4/CD8 (1.97±0.18 vs 1.12±0.12, P<0.01)显著高于PHT大鼠脾切除组。肝功能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PHT脾次全切组大鼠术后免疫和脾功能比PHT脾全切组大鼠明显改善,肝功能两者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导致结肠、直肠等部位出现息肉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有数百至数千个息肉,平均死亡年龄40岁,如不予治疗,几乎所有患者在39岁前会发展为结肠癌,约占结直肠癌患者的1%。不过,也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息肉出现时间延迟、发生数目较少、结直肠癌转化年龄较晚(平均55岁)的,称为减弱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相似文献   
24.
Two cases of 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vertransplantationinChinaisstillinitsexploratoryorprimaryapplicationstageatpresentwithitssmallernumberandlowerlongtermsurvivalrateKidneytransplantationisalreadyinaroutineclinicalapplicationstageandhasbecomeausefultreatmentmethodforpatientswithuremi…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从骨形态计量学角度探讨双黄益骨方的防治作用、量效关系及作用机理。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7组。除假手术组,均行卵巢摘除术及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术后第10、24周取各组大鼠左股骨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模型组骨小梁平均厚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预防组较模型组骨小梁数增加,间距缩小。自身前后比较,假手术组骨小梁面积减少,厚度变薄;模型组骨小梁面积显著减少并与假手术组差异显著。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小梁面积均显著提高。高剂量中药组骨小梁数增加明显高于模型、低剂量中药和立普妥组。低剂量中药、立普妥组较模型组骨小梁平均厚度显著增加。高、低剂量中药组骨小梁间距较模型组显著变小。立普妥组皮质内洞穴面积较假手术组明显扩大,而中药高、低剂量组皮质内洞穴面积较立普妥组显著缩小。结论:模型组骨量显著减少,并与成模时间呈正相关。随着月龄增长,正常组松质骨也呈骨量减少、结构退化改变;预防组对去卵巢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改变具有一定阻抗作用;中药、尼尔雌醇、立普妥能阻抗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尤以中药组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绿舒筋注射剂对大鼠的长期毒性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Wistar大鼠 ,设高、中、低剂量组 ,剂量分别为 80 ,5 0 ,30g·kg-1生药和对照组 (0 .9%的氯化钠溶液 )。连续腹腔注射 12周 ,观察大鼠的饮食、体重。停药后处死2 / 3,1/ 3留作恢复期观察。取血测定血常规及其生化指标 ,并取出主要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中剂量组的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在血常规、血生化、重要脏器体重比中 ,高剂量组的部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当剂量为 80 g·kg-1时对大鼠肝脏有损伤作用 ,该药具有一定毒性。但停药后其损伤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和术前及术后血液中的t-PA和PAI-1活性,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液中及组织中的t-PA活性均与乳腺癌的各病理参数无关,而术前血液中及组织中的PAI-1活性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分期有关,且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16,P<0.01)。术后血液中的PAI-1活性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组织中和术前血液中的PAI-1活性测定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以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术后化疗方案,比较术前与术后血液中的PAI-1活性有助于判断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研究仰、俯卧体位下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对靶区和周边重要器官体积改变和照射剂量变化。方法临床穿刺细胞学证实的分期为T1~T2N0M0期的前列腺癌8例,行对称六野三维适形放疗。定位前1 h排空膀胱,定位前1.0、0.5 h口服造影剂各400 ml,每例病例同一时间分别行前列腺癌仰、俯卧位CT定位扫描,定位后勾画靶区及盆腔重要器官结构,三维计划设计。分别评估CTV、PTV、直肠、膀胱、股骨头和盆腔小肠体积,CTV、PTV、直肠、膀胱、股骨头、盆腔小肠平均照射剂量,50 Gy膀胱、直肠和30 Gy股骨头受照体积及盆腔小肠最大照射剂量,对比仰、俯卧位各器官结构体积变化以及照射剂量差别。结果无论是仰卧位还是俯卧位,靶区均能得到均匀理想的剂量分布。直肠体积在不同体位下变化较大。仰、俯卧位各正常组织的平均体积分别为:膀胱(306±58)、(325±69)cm3,直肠(59±20)(、144±96)cm3,小肠(94±51)、(75±18)cm3。CTV、PTV、股骨头体积变化不明显。CTV、PTV、膀胱、股骨头、小肠平均照射剂量在不同治疗体位下差别不大。仰、俯卧位直肠平均照射剂量分别为(3364±995)(、2221±1176)cGy。DVH分析显示直肠在俯卧位保护最好,仰、俯卧位50 Gy直肠体积分别占总体积的39.5%±19.7%、19.8%±15.7%。俯、仰卧位小肠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234±143)(、275±220)cGy。结论前列腺癌俯卧位三维适形放疗使直肠体积明显增大,可因减少直肠照射而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胰腺假性囊肿(pseudocysts,PPC)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残率和死亡率分别达22.7%和13.6%。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引流术、外引流术和胰腺部分切除术。我院于2000-2005年对18例PPC患者实施了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综合临床和随访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血浆浓度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Ion pair RP HPLC)法,研究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经含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的二氯甲烷萃取后,用40℃氮气流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后进行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09 mol·L 1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含四丁基溴化铵6 mmol·L 1)(45∶55),pH值=725;固定相为Shim pack VP ODS色谱柱;流速为1.0 mL·min 1;紫外检测波长215 nm,室温,内标法定量。结果线性范围为1~300 mg·L 1,最低检测浓度005 mg·L 1,平均回收率9644%,日内、日间精密度均<50%,血浆在-20℃下保存稳定。Beagle 犬静脉注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后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血浆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在Beagle犬体内分布及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