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正>病人,女,54岁。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感腹胀,腹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放散,并停止排便,无恶心及呕吐。3 d前停止排气,伴腹痛、腹胀加剧。门诊以"肠梗阻"收入院。平素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无手术史。查体:体温36.8℃,脉搏78次/min,呼吸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7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4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为中间入路组,37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侧方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为侧方入路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评价分析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优越性。结果: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腹率与侧方入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间入路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与侧方入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中转开腹率、增加清扫淋巴结个数,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将64例锁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解剖复位率分别为90.6%和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4.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临床上不太少见。多因胃肠道出血、腹痛,甚至发生肠梗阻而就诊,我院收治一合并多处肠套叠并肠坏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标志酶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是从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骨吸收机理与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基础[1]。由于破骨细胞数量少,很难分离到纯的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所获破骨细胞常与其他细胞混合存在,因此从这些混杂细胞内辨别出破骨细胞尤为重要。鉴别破骨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方便而具特异性的指标为标志酶TRAP与TrATPase染色,作者应用细胞化学方法成功地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标志酶进行了染色,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 出生24小时内的Wistar大鼠,本所实验动物房提供,沪医实验动物准字:34。12 试剂 M…  相似文献   
66.
1Fas及FasL1989年,Yonehara等[1]以人体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作为免疫原,制备出一种针对人体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抗Fas单克隆抗体。经基因克隆分析证实,Fas抗原与APO 1抗原为同种细胞膜分子。1993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五...  相似文献   
67.
脐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脐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分离脐血中单核细胞经1×10 -8mol/L 1,2 5 (OH) 2 D3 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组化染色和吸收陷窝观察技术分析细胞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acidphosphatase ,TRAP)表达和骨吸收活性。结果 脐血单核细胞在1,2 5 (OH) 2 D3 作用下分化加速,表现为长梭形和类圆形细胞的增多、增大,体外诱导培养13d ,有多核TRAP阳性细胞产生,但未表现出骨吸收功能。结论 脐血单核细胞经1,2 5 (OH) 2 D3 体外诱导培养后可表现骨细胞的早期特征。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从骨髓微环境角度研究甲状旁腺激素 (parathyroidhormone,PTH)对老年大鼠骨形成刺激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8只 2 0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两组 ,每组 4只 ,分别给予人重组甲状旁腺激素和生理盐水 ,1次 /天 ,5次 /周 ,8周后处死 ,无菌获取股骨和腰椎骨髓细胞 ,用RT PCR法检测成骨功能相关基因核结合因子α1(Cbfα1)、碱性磷酸酶 (ALP)和骨钙素 (BGP)及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调节基因NF 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 (OPG)、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 (M CS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 (TRAF6 )和白介素 - 6 (IL 6 )mRNA表达水平。结果 PTH显著增加骨髓细胞中成骨功能相关基因Cbfα1、ALP和BGPmRNA表达 (P <0 .0 5~ 0 .0 0 1) ;调整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调节基因mRNA表达 :下调RANKL、M CSF和TRAF6mRNA表达 (P <0 .0 5~ 0 .0 1) ,上调OPGmRNA表达 (P <0 .0 1)和IL 6mRNA表达 (P <0 .0 5 )。股骨与腰椎呈类似变化。结论 PTH增加老年大鼠骨量可能与其强烈刺激骨髓微环境中成骨活性基因表达 ,同时调整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索无创血红蛋白仪对肾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301例肾病患者进行检测。分别使用无创血红蛋白检测仪NBM200(OrSense Ltd,以色列)及血液分析仪(Sysmex,日本)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将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构建回归模型,检验一致性,评价无创血红蛋白检测在肾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301例肾病患者的SpHb(noninvasive hemoglobin monitoring by spectrophotometry,SpHb)与THb(true hemoglobin,THb)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pHb数据与THb数据呈正相关(r=0.804,P<0.001);随机选取200例做回归模型:THb=22.784+0.885×SpHb-2.720×分期-3.588×性别,剩余101例验证模型,计算误差率为7.9%;按THb四分位法分组,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显示在THb低于102 g/L时,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差,THb高于102 g/L时,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NBM200对肾性贫血诊断的特异度为87.9%,灵敏度为75.3%。 结论在肾科大部分患者中使用NBM200检测仪得到血红蛋白值与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可以用于临床监测血红蛋白动态变化趋势,但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NBM200检测仪在肾病患者中尚不能完全替代静脉血红蛋白检测。  相似文献   
70.
笔者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运用眩晕合剂治疗60例眩晕患者,疗效尚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44例;年龄21岁-76岁,其中21岁-30岁者14例,31岁-40岁者15例,41岁-50岁者17例,51岁-70岁者11例,71岁以上者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